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新昌天姥山

茶中“活化石”,新昌条干茶

“泠风洒兰林,管籁奏清响。霄崖育灵蔼,神疏含润长。丹沙映翠濑,芳芝曜五爽。苕苕重岫深,寥寥石室朗”。在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著名僧人、佛学家、文学家支遁踩着隐逸步伐,行走在沃洲天姥间,过着买山而隐、养马放鹤的闲居生活时,吟出了这首咏怀诗。诗中的“神疏含润长”,说的正是茶树的生长形态。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新昌民间种茶、制茶、饮茶、祭茶活动就十分普及,“剡茗”在当时已闻名天下,东晋高僧支遁在剡中倡导禅茶一味,将剡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支遁也因此被称为禅茶之祖。

作为茶文化发祥地之一。自魏晋以来,剡溪、沃洲、天姥,历来是文人、书画家、诗人、道士、高僧、政治家、旅行家集结的地方。东晋支遁开创了“支公茶风”,唐朝皎然、陆羽、李季兰的“茶道创世三人行”,白居易的50首茶诗名篇,还有明代著名学者张岱《夜航船》一书中的“天姥茶”之说,都讲述了天姥山与茶的故事,1600多年从未间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昌县儒岙镇里外岙村茶园

“天姥山,在浙之新昌县。李太白梦游天姥,即此。近产茶,名天姥茶。”——张岱

张岱记载之茶,即为天姥山一带世代沿传的古法手工茶新昌条干茶。

新昌县儒岙镇里外岙村,位于天姥山麓,村中有大片茶园。2014年,从事文化艺术挖掘与推广工作的村民石鹏东在一次回乡时发现了这个古老的茶。凭着职业敏感,他觉得这是一款被历史几近遗忘的“文化茶”。回去后,石鹏东开始走访一些茶界人士,并去收集了一些这个茶的资料。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整理后发现,这款在民间被忽视的“古茶”竟然有着不凡身世,这是一款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茶”,为茶中“活化石”。当时,这个茶在民间一直被叫做新昌条干茶,也叫古法茶。在里外岙村,全村多数人都会制作新昌条干茶,且世代延传的原生态制茶工具如竹制茶帘、茶熜等保存完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被称为茶中“活化石”的新昌条干茶

新昌条干茶手工古法工艺出自浙江东部山区天姥山一带,由茶农采用原始古法方式制作而成,选用高山老树茶和野生茶,通过炒青、揉搓、烘焙等传统手法对茶叶进行加工。新昌条干茶的制作有独特的工艺,和专门的工具,如:搓茶器、烘焙罩、晒青框、茶篮等等。

这种制茶方法,在陆羽的《茶经》有专门记载“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也被日本高僧荣西带到了日本,并写进了《吃茶养生记》一书中。“书中关于制茶工艺的记述,证明了现今日本制茶加工工艺源自天姥山一带。”

唐代诗人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写道:“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诗中明确说到支遁饮茶之风——打坐在松树荫里饮茶,端起“邢客(定窑)与越人”造出的“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的美妙瓷器,欣赏杯皿之中的茶汤,只感到茶杯里的茶叶如同枣花一样旋转耀眼,茶水喝到口中,齿颊留香。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茶叶工艺制作的茶汤,为金黄色,琥珀色。一杯茶叶,讲述延续了千年的茶故事,皎然有诗云,“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牙爨金鼎。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千年古法工艺新昌条干茶制作中

新昌条干茶自古以来在新昌有广泛传承,所处地理位置适合茶叶种植和生产。新昌县东邻宁海、奉化,南接天台,西南毗连磐安、东阳,自西至北与嵊州市接壤。新昌属亚热带气候,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同时具有典型山地气候特征,水平、垂直方向差异明显。东部茶叶种植地以低山丘陵为主,主要高峰均在海拔800米以上,中部多为300米以下的丘陵台地,自南向北梯级下降,西北部为河谷与低丘地相间分布,海拔在150米以下,最低处海拔才28米。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新昌条干茶的生长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昌条干茶炭焙工艺

新昌条干茶全部依托原生态制作工艺,因此具有相当高的茶叶品质。新昌条干茶的茶质特点和属性:新昌条干茶属半发酵茶,延续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温和甘醇,茶香气足,自然质朴,耐泡持久,对绿茶不适者可饮用,且可长期贮存,历久弥香。

目前,在天姥山一带已有不少茶农茶商在从事新昌条干茶的传承制作和推广中,里外岙村专门开设了新昌条干茶展示馆,通过现场展示工艺流程和制作体验,使新昌条干茶这一茶中“活化石”被外界所知。

据相关人士分析,新昌茶园面积12.5万亩,已形成龙井茶,红茶、云雾茶等多茶类协同发展局面。而新昌条干茶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茶产业发展中一季兴旺的不足,新昌条干茶三季可采,三季可产,对于整个茶产业发展,这是具有相当意义和产业价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戳下方二维码进入文艺杂货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