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是晚清签署不平等条约最多的人,我们当然不能将签署协议的责任推给李鸿章,因为他没有签不签的权利。然而,我们不禁要问,为啥每个“不平等条约”背后都有他个人的好处,或者他的家族能够因此获利,这是不是李鸿章积极推进签署的动因呢?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就失去了军权,这之后的“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多与沙俄有关,这里面赤裸裸的东西就多了,沙俄方面有专门的“李鸿章档案”。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谈谈,《中英烟台条约》。

1840年之前,中国的主要贸易港口就是广州和恰克图贸易。1842年之后,则是上海、宁波、厦门、福州、广州的五口通商口岸。五口口岸导致的是新的生活图景——商业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成为约开商埠

五口通商被称为“约开商埠”,也就是外国侵略者强迫要求我国对某个城市经商。既然有“约开商埠”那就得有“自开商埠”,也就是我们国家自主通商。但因为“约开商埠”自1842年到1909年已经发展了57年,已有100多个城市。可以说,中国的主要、重要的城市大部分被开发了。

“自开商埠”城市主体是从1898年以后才开始的,因此,晚清时期,他们的城市发展比较零散。有的是省会城市如济南,有的则是乡级城市。

所以,“约开商埠”对于经济发展影响更大些,这个影响就有两点。其一,欧美日各国对我国的经济利益、法律和领土主权的伤害更大;其二,因为外国人介入、我国人民主动与外国人的交往等,我国对商业、工业、国际关系乃至军事、国际法等越来越懂得越多,能力越高,也就为我们有朝一日“彻底独立”了有了基础。

在晚清的经济重要地图上,英、法等国是有一个开发顺序的,先后是: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台湾当时属于福建)、辽宁、山东、天津,在这些之后就是安徽。

安徽的第一个通商口岸就是芜湖,它属于“约开商埠”,1876年的中英《烟台条约》中签订:宜昌、芜湖、温州、北海四个城市列为通商口岸。其实,英国方面曾在1869年就曾希望芜湖通商,清廷没有同意。1875年,英国人便借助“马嘉理事件”为借口,威逼利诱清廷,最终,李鸿章在1876年七月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国人为何要看重芜湖

1877年4月1日,芜湖设立了海关,算是正式对外开埠了。英国人作为对晚清中国最大的税收部门——海关的利益的攫取者,夺走了很大的经济自主权。除此之外,他还开辟了很大的租借地,面积是芜湖西门外的南到陶家沟、北到戈矶山麓、东到普潼塔、西到大江边。

那时在我国,因为几千年的农业经济,在总体上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官员中的许多人都对其他的经济形式不熟悉。英国人对于芜湖的重视,使得清廷官员很吃惊。因为,芜湖和许多经济地区一样,地域之间的关系联系并不紧密。但英国人开埠之后,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观念。

英国对于芜湖的通商口岸是以“承载上海为中心”为目的的。其首先以上海为发展,上海发展到一定程度上,就需要周边的更多经济地区对其提供各种可以拖产品,使上海的发挥更加强大。因此,上海到长江流域市场体系,再到皖江流域市场体系,最终到芜湖市场。然后,再将这一趟线作为一个整体。

英国人利用自己对整个市场体系的布局,展开了对芜湖市场的建设。

从1877年,芜湖口岸的进出口总额为150多万两,截止到1894年已经增加到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00余万两,17年增长了近7倍。其中,晚清时期(1876—1912),芜湖口岸的第一进口商,竟然是鸦片。1899年,芜湖口岸的鸦片量达3192担,占当时全国的鸦片进口量的十七分之一,价值达200万两银子。

第二大进口商是洋纱布,平均每个安徽人每年进口棉纱布为1.4尺。

芜湖地区的输出商品主要是农产品。以稻米、米籽、茶叶、鸡鸭蛋等为主。而正是对农产品的重视,使得芜湖乃至安徽获得了巨大好处,不仅仅促进了农业还促进了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的米粮贸易为基础的开埠贸易

芜湖自古就有“吴头楚尾”一说,它位于长江、青戈江汇合处,水陆交通便利。在安徽的经济发展史上,其芜湖的经济地位要比合肥更大。安徽一省从南从北属于两种气候特征。而长江又自西向东绵长400多公里,与南、北各水河联结在一起,形成河、湖共主的形式。芜湖地势西南低、东北高,平原占95%,四季分明,农业较好。水稻、小米、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较多,由此,可以被称为“鱼米之乡”的芜湖的米粮产业基础本来就非常好。

而如今英国人又开始“通商”,对于未来发展很好。由此,就有人准备借助机会,就不能能仅仅让英国人最大得利。最终,芜湖米市开始做大。米市那是大宗产品,其要想获得好的发展,必须要有两大产业,即交通运输、金融业。

只有米市、交通运输、金融业三者融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体化经营。而这些势必又要因为米市对其他粮食产业、相关行业有拓展关系,例如竹木,例如纺织染织业等自然地兴盛了起来,和互相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经济发展起来后,安徽早就知名的茶叶产业也必然会逐渐发展起来。所以说,芜湖米粮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逐渐发展。最终,形成了两个特点:其一与皖江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各城市间互相影响;其二,农村发展带动城市,城市最终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对农村起到广大影响。

由此,就可以全方位地发展起来。而米市就是关键,米市的发展主要就看一个家族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瀚章、李鸿章兄弟及其后人

李鸿章家族的能量

晚清时期,因为合肥、芜湖地区李鸿章家族的势力极为庞大,因为,李氏家族对米粮业的发展并不是某些人说的那样只是促进作用,而是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晚清的现实很大程度上就是官员、权势家族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包括“洋务运动”在内的所有商业,如果没有清廷(也可以说是官员)的入股,你不可能会获得允许的。

在芜湖开埠之后,李鸿章家族的交通业务就开到了芜湖。李鸿章开的众多“洋务企业”中,最著名的就是轮船招商局。在当时的长江流域主要是英国轮船和轮船招商局,其实还有一家被后来一些人非常自得的企业——旗昌轮船公司,这是一家美资公司。然而,其实这主要是一家华人公司,以前的美国人早就不管事、离开了。

轮船招商局凭借清廷的诸如南粮北运这样的大宗垄断业务,和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迅速地与英资公司展开竞争,并于1878年把旗昌这家美资华人公司吞并。很快,原有的旗昌轮船的芜湖公司开始有了更好地业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鸿章家族

同时,李翰章、李鸿章兄弟前者是湖广总督、后者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安徽更是李家淮军的根据地。在合肥李鸿章的弟弟、子侄们更是多得很,他的部署可以说是不计其数了。1882年,李鸿章的亲信张荫桓任芜湖关道。李翰章让李鸿章把镇江米市迁至芜湖。张荫桓立刻前往镇江,给予米商大量好处、优惠希望米商前往芜湖。结果,江苏镇江许多米商迁移。之后,李瀚章的十一个儿子、李鸿章的四个儿子,李鸿章其他四个兄弟的子侄们,就五分之一子侄们介入家里的营生,那就得几人?之后,上海、汉口、广州等地其他著名米商也有迁居来芜湖者。

由此,芜湖之前的米商本来就有一定规模,再加上全国各地的米商前来,芜湖的实力就更大了。

比如1877年,芜湖海关共有稻米13万5229担、1878年为10万4467担、1879年为6万6336担。之后1880年有21万担、1881年为39万担、1882年为67万担、1883年为45万担、1884年为35万担。但是,1885年竟有120万担、1886年为232万担,如此等等,数量越来越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芜湖米市

李鸿章等家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在晚清时期却是社会的必然。而且,李鸿章家族为芜湖乃至整个安徽的经济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因为米粮大宗商品的带动,芜湖乃至安徽的近代工业、商业、金融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对安庆等地区的发展也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可以说,皖江地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萧条走向初步繁荣都离不开李鸿章家族。

但在芜湖在晚清的安徽兴盛的同时,李鸿章家族和整个淮军所得的利益恐怕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