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非洲新闻》报道了科学家们拯救北部白犀牛的最新进展,研究团队尝试用雄性北部白犀牛的冷冻精子进行人工授精,然后再将受精后的胚胎放入南方白犀牛的体内。这样有几率会产生新个体的北部白犀牛,而且根据报道,目前科学团队已经成功培育出了3个胚胎。这让我们看到了拯救北部白犀牛的一丝希望。那么,从科学的角度看,北部白犀牛真的能够拯救成功吗?对此我持悲观的态度。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北部白犀牛的现状

白犀牛是非洲独有的犀牛,也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由于白犀牛在非洲的分布不同(南北分布),现存的白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亚种: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下图为两个犀牛亚种的分布图,其中橙色为北部白犀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个白犀牛的亚种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分布重合,它们的栖息地相差甚远。除此之外,两种白犀牛的现状可谓是天差地别。由于北部白犀牛的犀牛角格外的长,所以从20世纪开始,北白犀就遭到了疯狂的捕杀,到了20世纪70年代,整个非洲北部只剩下了约500头,然而濒临灭绝的数量并没有挡住利欲熏心的人,仅仅是10年后,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即便是在保护下,北白犀也从500头骤减至15头。虽然从15头开始,保护力度加强,但是北白犀还是难逃无孔不入的“偷猎者”的魔爪,到了2016年时,北部白犀牛野生个体全部被屠杀殆尽,只剩下了3头人工饲养下的个体(1雄2雌)。

但是好景不长,到了2018年,已经走到生命尽头的雄性北部白犀牛(45岁,白犀牛的平均寿命在35-45岁,所以45岁已经是“高寿”了)被实行了“安乐死”。至此,地球上只剩下了2头雌性北部白犀牛。为了让北部白犀牛不至于灭绝,科学家们之前取出了雄性北部白犀牛的精子,冷冻了起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同样是生活在非洲大陆上的南部白犀牛就截然不同了,北部白犀牛被大量的屠杀,从某种程度上说让它们的种群数量得以保障(免于大量屠杀),当北部白犀牛快灭绝时,保护措施的日益加强也为南部白犀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所以,即使在当下,南部白犀牛成为了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犀牛,达到了约1.8万头(全世界野生犀牛的数量约2.9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部白犀牛还能拯救吗?

在开始我们就说过,虽然可以人工授精和培育胚胎,但是想要拯救一个野生动物种群靠现在北部白犀牛的数量和现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下面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

01数量

现存的北部白犀牛只有两头,而且均为雌性,虽然在雄性北白犀灭绝之前冻下了精子,但是即便是可以人工繁育成功,也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近交衰退。来自于同一头雄性北白犀的精子,即使与两头雌性繁育成功,它们的后代也属于近亲。按照北白犀的繁殖能力,雌性白犀每3年繁殖一次,一胎仅会产下一只幼崽,也就是说即使两头雌性北白犀全部成功产仔,而且它们的后代为雌雄各一只,这两只后代的基因相似度也非常的高,随着近亲繁殖的代数增加,隐性不良基因变为显性的几率会大大的增加,受繁殖能力的影响,人工筛选是无效的(近交系小鼠之所以能够成功与小鼠的繁殖能力强有很大的关系)。最终,几乎丧失野外生存能力的北白犀还是难逃灭绝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灭绝债务

灭绝债务是许多小伙伴比较陌生的一个词,它是由国际顶尖科学家斯图亚特·皮姆、罗伯特·梅、大卫·蒂尔曼等人联合提出来的。这个词被提出来有一个前提就是在20世纪时,科学家们根据动物灭绝的速度估算,到21世纪初,当时存活的物种会有一半以上会灭绝,但是到了2000年,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远没有达到这么快。所以,在这个前提下,科学家们提出了“灭绝债务”这个词。简单的说就是虽然动物的灭绝速率没有想象的快,但是在人类破坏生态的大前提下,即使那些濒危还没有灭绝的动物,灭绝也是迟早的事,只是会晚一些时间。

这个理论套用在今天的北部白犀牛身上非常的适用。只剩下了2头雌性北白犀还有一些冷冻的精子,只能是延缓北白犀的灭绝速度,并不能改变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与南部白犀牛的杂交算不算拯救?

南部白犀牛和北白犀是同一种动物下的不同亚种,它们的区别就好像是华南虎与东北虎一样,是谁都取代不了谁的。所以,南、北白犀牛的杂交不能算拯救一个物种。具体说,南北白犀牛虽然都生活在非洲大陆上,但是二者的分化已经超过了200万年,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内,两个亚种在不同的环境和地域中开始了独立演化,并且在此期间,它们由于地理隔离,没有产生过基因的交流,这导致了它们虽然是同一种动物,但是形态(比如犀牛角的长短、形状)以及习性都有了很大的差异,而这恰恰也是它们能够成为独立亚种的原因。

如果用南北白犀杂交的方法,确实能保留一部分北白犀的基因,但是它们的后代只能算是种内杂交的产物,不能单纯的说是南或者北白犀的后代,毕竟基因已经发生了交流和改变。而且随着唯一两头北白犀的死亡后,一代代的杂交下去,北白犀的基因终将会被淡化得只剩一丢丢。所以,这显然不是拯救北白犀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虽然人类的基因技术一直在进步,但是想要靠一些精子和唯一的两头雌性个体来拯救一个物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方法只能是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最终它们还是难逃灭绝的命运。由此可见,拯救一种动物远比保护来得更难,所以对于我们当下的人类来说,保护野生动物,才能保护生态的平衡,同时也保护了我们自己赖以生存的家园(现代动物的灭绝大都跟人类有关,而动物的灭绝速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生态被破坏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