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酥手,黄花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陆游

一首《钗头凤·红酥手复》饱含热泪,写尽陆游对表妹唐婉的思念,而两人早已阴阳相隔。乍一听,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细细一想,个中滋味却大有不同——表哥和表妹相恋是正常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纵览历史长河,起起伏伏的并不包括近亲结婚的悲剧。相反,古代表哥娶表妹还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那为什么历史上就很少听说古代因为这个而衍生出一大堆智障儿的典故?事实上,原因再简单不过。

众所周知,我国自汉武大帝以来便奉行着两千年不变的儒家伦理道德,任何有违纲常伦理的行为都是人神共愤的,皆为世人所不齿,然而近亲结婚似乎不受这种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现代生物学以及社会法律规定,只有直系亲属的三代之内才属于近亲,而属于这个范围之内的亲属一旦结婚便会引发伦理和生理的双重并发问题。

左丘之《左传》早就提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古人认为,男女之间同姓就属于本家之人,本家人身上流淌着的是一样的血液,倘若这样的人结合起来,就会混了老祖宗的血,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是对家族的侮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篇的陆唐之恋其实就为我们打开了历史的一条缝隙,从中我们很容易瞥见近亲结婚的些许端倪,那就是表亲,表亲和父系家族之间的关系朦胧且遥远。倘若父母亲之间的家族关系相去甚远,那么表亲之间的血缘关系便更像隔着万重山。

爱情似蜜,甜甜美好,但行为发出者是否真的心甘情愿品尝这份细腻呢?答案是参差不齐的。也许如胶似漆的表亲爱恋只存在于诗人的聊表字句之中,中国古代的表亲结婚更多是权力的纠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先生《红楼》之中的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实际上也属于血统的保卫战。尽管二者属于表兄妹,纵使林黛玉家已经不似以往般显赫,但林黛玉身上流淌的血液是不会变的,为保持贾家血脉的金贵,双玉的爱情被寄予厚望。

由此可见,古代表哥娶表妹的现象是很多的,但为何历史中记载的“智障儿之花”却盛放得这么鲜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达尔文深谙近亲结婚的危害,但仍不忍放下与表妹的爱恋,二人不顾外界反对结成夫妻并诞下了一个小孩。然而,“智障儿之花”盛放了,二人的爱情结晶没能逃过遗传学的诅咒。

那为什么我国古代的“智障儿之花”的花期会推迟得如此绵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基于此,孩子携带一系列病理性症状却发作得不明显,大人们一般认为这是神魔在作祟,根本想不到这是现实的遗传问题。久治不愈,孩子往往会在长大前死去,如此一来,整个过程悄无声息,家人尚且不知,更何况是外人呢?

其次是智障儿的消息掩盖。所谓生死事小,面子为大,在儒家礼仪要求如此严苛的封建王朝,家族对外的形象是至关重要的,既然近亲结婚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地位,怎会留下话根让外人咀嚼呢?

第三种可能就是根本就没有“智障儿之花”的含苞待放。近亲三代结婚才有可能使得后代身患遗传性疾病,而且还存在一定的不致病概率,这部分孩子无疑是幸运的。另外,表哥和表妹有可能早已超过了三代。

夫妻双方的血缘关系不得不追溯到父母之辈,父母之辈不得不上溯到祖宗之辈,而贯穿其中的正是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一夫配多妻,亲属关系难免混乱,他们是家族之间的混血儿,经过反复地滴染,血缘间隔便无限拉大了。

三、近亲结婚在现代的苟活

近亲结婚不是一种伤天害理的恶行,一切都只是取决于选择。

在我国云贵之地的偏远乡村,实际上仍存在着表哥表妹结婚的现象,甚至还可能是堂兄妹的惊人结合,他们不以为耻,反而将其视为一种传统的选择,即近亲之间没有必然的高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近亲结婚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就像一根线,连贯中西,贯彻古今,而上面悬挂的有可能是政治纠葛、血统维护、真情爱恋等等。因此,用单一的社会道德标准对其乱批一通无疑是有失偏颇的。

一切都不过是选择,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谨慎思考,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外,尊重每一个做出类似选择的人,至少他们是自己命运的勇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古代的确有为了爱情而冲破伦理关系的例子,但这至少是在中国成立之后已经属于犯法行为了。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是绝对不允许结婚的,这既是对伦理问题的规范,也是对未形成生命的尊重。

古代听信“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未婚男女是否真的对自己的表亲动了真心,还是家族利益之下的一个棋子?斯人已逝,今人必须得好好考量考量了。爱情固然是个人之事,但总得对自己、对对方、甚至对未来的生命负责。

在新时代光辉的映照下,年轻人们要敢于追求自身的爱情,当然更要厘清对方的一切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