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期朝政腐败黑暗,先有宦官专权后有外戚干政,最终酿成了著名的黄巾起义,虽然在各方努力下,起义最终被压了下去,但此时的东汉国力依然大衰,而且皇权开始旁落,整个东汉帝国俨然是名存实亡了。
天下群雄纷纷割据,开始逐鹿中原霸权,连年烽火不断,军阀相互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黄河流域逐渐形成了两股较为强势的势力——袁绍和曹操。
当时的袁绍地广粮多雄踞四州之地,曹操也不甘示弱,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方最终陈兵官渡展开决战。
这场战斗本来曹操不占优势,谁想到袁绍的顶尖谋士许攸突然叛逃,这让曹操最终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这个时候很多朋友就会问:如果没有许攸的突然到来,曹操还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吗?
一、官渡之战前的敌我较量
1、曹操的判断
东汉建安4年,袁绍出兵征讨曹操,掀起了官渡之战的序幕,这一战从当时的形势上来看,是袁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也就是有些朋友形容的“巨人”与“侏儒”之间的战斗。
因为当时的曹操不管是自身的地盘、兵力还是军队的战斗能力等各方面都和袁绍不在一个量级上。而且曹操的地盘是典型的“四战之地”,一旦把主力全数压在黄河一线,那么身后的很多势力就会趁此机会对曹操的大本营进行攻击。
和袁绍的正面对决尚且实力悬殊巨大,一旦腹背受敌,等待曹操的将一定是灭顶之灾,可以说眼下的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曹操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那就是从正面和袁绍大军硬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曹操太了解袁绍这个人了,知道他有很多的弱点。
具体来说可以概括为五点,第一,袁绍是个很有志向的人不假,但没有什么远见和谋略,第二,外表上看袁绍这个人很有英雄气概,是天下难得的人物,内心却是个遇事很胆怯的人,说白了也就是个“纸老虎”。
第三,性格上袁绍的心胸过于狭窄,容不下什么事,和他处久了也就没什么威信可言,第四、他雄踞四州之地兵多将广,可是袁绍不懂军事,肯定不会有什么精妙的安排,可谓一盘散沙,第五、袁绍手下不缺各种各样的人才,可是他真正能驾驭住的不多,这就很容易出问题。
2、初次交锋
曹操正是看到了袁绍存在的这么多问题,才敢在正面战场和其交锋,可见曹操是十分有信心的,不过曹操虽然在战略上藐视袁绍,可战术上如何安排还是需要慎重的。
于是他派遣臧霸到青州,占领了齐、北海、东安等城池,牵制袁绍也巩固自己的右防线,防止对手从东面夹击许昌。又让于禁率领军队驻守在黄河重要的渡口延津,这样可以扼守住白马,阻碍袁绍军队渡河南下。
此时刘备坐不住了,认为曹操必败,于是跑到徐州占领了下邳、沛县,还与袁绍勾结一起,曹操立刻率军闪电袭击刘备,占领下邳等城,迫降了关羽,刘备军全线溃败投奔袁绍,在曹刘激战之时,田丰建议袁绍举兵偷袭,但袁绍竟然以幼子有病为由错过了战机。
建安5年,袁绍派遣颜良冬季东郡的刘延,试图夺取黄河南岸要塞以保证主力渡河,还派遣文丑进攻延津,以侧应主战场,曹操听取谋士荀攸建议声东击西,伪装渡河强攻袁绍后方,迫使袁军分兵,然后以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解除了白马之围。
这一战,颜良兵败身死袁军溃逃,但曹操果断放弃白马,与延津主力会和南下官渡。
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1、许攸的建议
9月,袁绍在官渡一线展开全面进攻,可以说运用了当时最为先进的军事技术,科技含量极高,袁绍用楼橹建造了堆积如山的箭矢,而曹操也使用霹雳车,用巨石袭击袁军,此后袁军开始地道进攻,曹军则筑起长堑抵抗,一来二去双方始终处于僵持的状态。
虽然曹操的军队机动性更高,士气也更旺盛,但袁绍毕竟兵多将广,加上初期曹军的伤亡较高,战斗力也愈发低下,眼看就要坚持不住了。在这个时候袁绍的谋士许攸来投,并且提出奇袭乌巢的建议,袁军一旦没有了粮草辎重,最多也就支撑三天时间。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这对于曹操来说是唯一的办法,他选择孤注一掷的尝试一下,于是派遣曹洪和荀攸防守,自己亲率骑兵在夜晚火袭乌巢。
2、战争的结局
袁绍在这个时候也明显慌了,于是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对策,张郃提出应该立刻救援乌巢,否则退路就没有了。郭图认为应该围魏救赵,马上对曹操的大本营进行奇袭,这样曹操必定回援,乌巢的形势就缓解了。
袁绍认为郭图的建议不错,于是派出一小队士兵去乌巢救援,让张郃和高览去袭击曹操的大本营,可袁绍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曹操和战国时期的魏国根本不一样,压根就不具备围魏救赵的条件。
对于曹操来说进是死,退也是死,只能拼命拿下乌巢,就这样,曹操万众一心直捣乌巢,杀掉淳于琼,制造了反败为胜的机会。
张郃和高览等将发现乌巢陷落,于是选择投降曹操,此时袁军军心大乱,内部也开始动摇分裂,几乎是呈现出全线溃败的迹象,这个时候,袁绍选择带领800骑兵果断退守河北,曹军追击斩杀7万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其实纵观战局,虽然许攸的到来改变了战场形势,但是此前曹操2万人抵挡了袁绍10万人足足半年之久,无论是士气、谋略还是领导能力,曹操都占据了上风,所以即便是没有许攸的投诚,曹操最多也就是进行持久战,不见得会输。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