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件,不论是走在大街上,还是在地铁、公交之类的交通工具中,都能看见几乎所有人都低着头刷着手机。

那种狂热劲儿就好像只要在工作学习之外的时间不看手机,就是对于智能手机的忽视,自己也没有办法完全放松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年人在闲暇的时候不断地刷短视频、看直播,或者追小说、追剧,将手机运用到了极致,手机上瘾成了所有人的通病。

成年人尚且很难控制对于手机的依赖,更何况是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孩子了,现在不少家长就非常担心经常使用手机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不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种手机软件可能“儿童不宜”,不仅影响娃的学习,还会惹上网瘾。

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学生小磊的家长就在网上发出了自家孩子的案例。

小磊本来成绩一直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的,聪明又用功,是家长和老师最喜欢也最放心的那一类型孩子。

然而突然有一天开始,小磊上课不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反而开始打起了瞌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不睡觉的时候,也是呆呆地盯着书本,什么知识都看不进去。老师看到小磊这样,以为这个聪明的孩子可能是预习过功课了,也就没有太当一回事儿。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在阶段性测验中,小磊的成绩却滑到了最后几名,老师便赶忙联系小磊的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询问是不是最近家中有什么事情发生,导致小磊的情绪受到了影响。在老师和家长的询问之下,小磊说出了实情。

原来故事还得从上一次阶段性测验开始,当时小磊考了全班前几,父母特别开心,便为他购入了一台手机,一是希望可以奖励儿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希望小磊可以用手机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然而事实却是,拿到手机的小磊开始沉迷打游戏,打游戏占用了做作业的时间,没有办法交差的小磊便想到了在网上查找答案然后抄作业的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小磊的成绩自然是一落千丈。

不少家长觉得既然孩子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玩手机的行为,那么就应该不让孩子拥有手机,然而现在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孩子身边放上手机方便联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能让家长放心一些。因此,我们就应该想办法让孩子可以正确地使用手机。

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三种软件,如果发现孩子在偷偷使用,一定要及时介入,让孩子尽快卸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都是哪三种软件呢?

1、直播软件

现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直播,随便进入一个直播间,都能看到长得非常好看的男女主播们在竭尽全力地吸引人们的注意。

孩子们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很容易被一些三观不正的直播内容带跑偏。

而且有的主播可能还会忽悠孩子进行大额打赏,等到家长注意到的时候,可能已经对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财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游戏软件

大部分游戏都具有成瘾性,因为在游戏中简单的操作就能获得大量各种虚拟物质的奖励,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空虚的精神。

孩子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在游戏中迷失自我,被游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自然没有心思好好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解题软件

解题软件诞生的初衷是在课外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但是现在不少这类软件出于盈利的目的,成为了孩子们糊弄家庭作业的主要阵地。

玩游戏没有空做作业了,那么相机一拍答案就出来了,又方便又好交差。然而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懒惰、投机取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规避以上三种软件的使用,可以让孩子不轻易沉迷于手机。那么我们家长还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正确使用手机呢?

1、手机不用太高档,实用就好

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非常的快,各种各样的功能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我们在为孩子购买手机的时候,应该秉持一个实用为主的原则,不然过于花里胡哨的功能很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多陪伴孩子

孩子从小喜欢玩手机,往往是因为没有从家长那里获得足够的陪伴。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家长能够每天和孩子进行良性的交流和互动,那么孩子沉溺手机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同时,亲子之间一起进行一些活动,也能帮孩子增加专注力,优化亲子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以及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人好像普遍患上了手机依赖症。成年人如此,三观不够稳定、自控能力差的孩子们自然也是如此。

因此家长在给孩子配备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实用性为主,同时尽量避免孩子使用一些容易成瘾的软件,更重要的是,家长管一定要多抽些时间陪伴孩子,与孩子进行一些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