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于是便把主要精力放在强调当时部署在中央方向上的苏军重兵集团。他们认为,歼灭这一集团不仅可以消灭苏军有生力量(与基辅会战效果相同),还可以兼收莫斯科这个“政治果实”。按当时德国陆军总参谋部的估计,苏军在中央方向有35个师,南方有34个师,北方有23个师,中部苏军实力最为强大,而自开战以来德军在这个方向一直进展顺利,苏军似乎毫无招架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鉴于此,德国将军和后来不少史学家均认为如果在中部一直进攻下去,将能彻底击溃苏军主力。至于南方苏军虽然拥有一支和中部红军不相上下的重兵集团,但向那里大规模调动兵力却过于劳师动众,得不偿失。

表面看来,上述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如果深入分析却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前面已经指出,边境交战以后,斯大林坚信德军将会直扑莫斯科,因此将大量战略预备队在中央方向展开。如此,德军攻势必会遭到极为激烈的抵抗并蒙受巨大的损失。

当然,以当时苏德两军的实力来看,苏军的这些举措也许最终仍无法阻止敌军的前进,德军在付出重大代价后也确实可能歼灭该方向的苏联重兵集团,但这决不意味着苏军主力的覆灭。从后来的事实我们可以知道,德军曾不止一次歼灭苏联的重兵集团(也包括基辅战役),其规模比德国所预想的和实际能够在莫斯科方向歼灭的苏军部队不相上下,甚至更大!可苏军主力依然没有被歼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仅如此,从德方所处的军事态势分析,国境交战后,德军在中部进展顺利,而在南、北两翼的进展则相对缓慢。因此,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愈深入苏联境内,其侧翼也就愈暴露。对此,德军前线部队9月1日的一份报告就曾经指出:“……如果不将东乌克兰境内的敌人歼灭,那么无论是南方集团军群,还是中央集团军群都将无法顺利实施作战……”有鉴于此,如果中央集团军群取消基辅战役计划,在8、9月份立即从波切普—戈梅利一线发动攻势,继续向位于苏联中部纵深地带的莫斯科挺进,估计在10至11月间攻占该城,然后则必将陷入孤军境地。与此同时,该集团军群的补给线将会骤然被拉长600公里以上,而德军从8月中旬才开始修筑斯摩棱斯克的铁路线,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10月,正好赶上俄罗斯欧洲中部地区的雨季,泥泞的道路将使德军后方与前线之间的交通运输效率骤降,从而严重削弱部队战斗力。这里顺带指出,德军在1941年的机械化程度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高,很多补给或辎重仍需人畜驮运,而运输车辆中又以轮式占绝大多数,远不及履带式车辆的通过能力,很难胜任伴随坦克部队的快速突进任务。然后拖到冬季,守着莫斯科的中央集团军群的后勤状况将会更糟。

而这时,一旦苏军在南北战线积聚起强大的预备队,在冬季从中央集团军群两翼发动进攻,这个消耗严重、补给困难的庞大战略军团极有可能遭到全军覆灭的下场,从而使保卢斯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命运提前上演——对此,从后来德军从莫斯科溃败的事实上可以得到间接的证明,当然,后果将会更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