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有一个堂叔,叫张人骏,是清朝最后一位两江总督。

张人骏,字千里,号安圃,生于1846年,直隶丰润县(今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大齐坨村人。张人骏出身书香家庭,从小发奋读书,19岁考中举人,22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了一名京官。

在当了十几年京官后,张人骏在光绪年间被外放到地方上,担任广西桂平梧州盐道。此后,张人骏历任广西布政使、广东布政使、山东布政使、漕运总督、山东巡抚、河南巡抚、广东巡抚、山西巡抚等职。1907年,张人骏授任两广总督。

张人骏一共当了两年两江总督。期间,他干了一件影响深远的大事:两次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到南海巡视,有力地维护了祖国领海主权。

第一次是在1907年,李准率领一支舰队巡视南海时,发现东沙岛被日本商人西泽吉次占领,长达两三年之久。日本人在岛上修建了十余里轻便铁道,若干座机器、厂屋,还更名为西泽岛,看样子是打算长期驻守。李准巡视南海返航后,向张人骏进行了汇报。张人骏立即通过外交部门向日本领事提出抗议。经过两年的据理力争,日本被迫将东沙岛还给中国,1909年11月19日,广东候补知府蔡康乘坐广海舰抵达东沙岛,亲手升起黄龙旗。

第二次是在1909年,李准第二次率领舰队巡视南海。在一个多月的航行里,李准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给西沙群岛15个岛进行命名。其中,有一个岛屿的名字被命名为“丰润岛”,“丰润”是指两广总督张人骏的家乡丰润县。

张人骏两次派遣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到南海巡视,宣示主权,意义重大。此后,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承认。在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张人骏能有这样的意识和举动,殊为难得。为了纪念张人骏,1947年,国民政府将位于南沙群岛西部一块南北长约9公里、东西宽约6.5公里的岛屿命名为“人骏滩”。

1909年6月,张人骏奉命离任两广总督,转任两江总督。两江总督的辖区是江苏(包括今天的上海市)、安徽、江西3省,这里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商业活跃,是清朝的财赋重地,素有“钱袋子”之称。张人骏担任两江总督时,还兼任南洋通商大臣,肩上的担子很重,甚至还超过了两广总督。

张人骏上任后,为两江地区的民众干了不少实事,其中一样是把光明送到南京的千家万户。

早在1854年,电灯就发明了。1880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更是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使得电灯能够进入普通家庭。可在,电灯进入中国后,没有在民间普遍使用,倒是皇宫里在1888年就安装了电灯。

张人骏担任两江总督后,调拨20万两库银,建造了一座占地6200多平方米的江宁电灯厂。江宁电灯厂使用从上海西门子洋行购买的3台100千瓦发电机,为两江总督署和江宁将军署两家单位供电之余,还能够满足市民的用电需求。因此,南京部分市民以“每盏独光电灯安装费为大洋五元,每盏电灯每月电费为大洋一元二角”的价格,安装上了电灯。

从此,部分南京市民告别了煤油灯,用上了光亮的电灯。

然而,不管张人骏多么能干,清廷的覆灭已成必然趋势。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起义爆发,引发了辛亥革命。短短几个月内,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广东、浙江纷纷宣告独立。到了11月,连江苏也宣布独立了,只有张人骏还掌控着南京,没有独立。

革命军没有放过南京,派兵前来攻打。张人骏眼看抵挡不住,与江宁将军铁良商量着逃跑。12月1日深夜,张人骏和铁良悄然来到南京城墙上,分别坐在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箩筐里,将箩筐一头用绳索固定在城楼上,一边慢慢往下面放,逃出了南京城,乘坐一艘日本军舰逃往上海。

1927年,张人骏病逝于天津,享年82岁。

张人骏病逝后,民间还流传着他坐在箩筐里逃出南京城的故事,戏称为“箩筐总督”。多年以后,他的堂侄女张爱玲,在自传《对照记》里提到自己小时候去见张人骏的往事时,也提到了这件事。张人骏家里的女佣,曾经悄悄地笑着告诉张爱玲:“革命党打到南京,二大爷(张人骏)坐只箩筐在城墙上缒下去的。”

那时候张爱玲年龄还小,不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后来张爱玲看了美国新闻记者写的《端纳传》提到一个坐着箩筐缒城逃跑的总督,才猛然察觉就是自己小时候见过的“二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