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调查显示,大概有七成的中小学校园都存在“课间圈养”的现象。所谓的“圈养”指的是孩子们在下课时间里都被要求保持安静。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不准在教室里大声说话或谈笑。第二不准出教学楼,第三不准在教室外高声说话和嬉戏打闹。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课间休息那十分钟是多么愉快的时间。女孩子跳皮筋,男生丢沙包,互相追逐,爬高上低,整个校园热闹非凡。直到上课铃响,我们才恋恋不舍的回到教室,校园才能恢复安静。那为什么现在不少学校下课时间都要求小孩保持安静呢?其实最主要的就是为了保证安全,现在小孩都娇贵,家长们法治观念,维权意识又很强。学校为了避免安全事故和意外的发生,干脆因噎废食。

但问题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上课40分钟,这已经是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极限了。他们需要用课间10分钟的活动时间来恢复体力、视力和注意力,连这十分钟的嬉戏打闹都没了,校园里不就死气沉沉了吗?新华网上有一篇评论文章说,这样的文明休息真野蛮,里面讲学校美其名曰让学生文明休息。但其实这样做实质上是披着文明外衣的野蛮。因为他野蛮剥夺了孩子课间自由活动的权利,野蛮干预了孩子选择什么方式玩闹的权利,野蛮阻止了少年奸游戏交友的权利。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才是好的教育。

家里头有小孩儿的,您可以回去问问你们家孩子,那课间10分钟是怎么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