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风吹》是一首2021年3月11日发行,由刘涛作曲,刘涛/圆圆/李坚涛/李浩瑞作词,王赫野演唱的歌曲,短短的半个多月时间就火爆全网,前期出圈的方式靠的就是某短视频平台,许多明星都用这首歌的主歌部分作为背景音乐,“欢迎来到90年代”,然后是各种90年代风格的照片和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给这首歌“火上浇油”的就是音乐综艺节目《天赐的声音2》,由王赫野和刘惜君演唱,同时也把这首歌推上了风口浪尖,关于这首歌曲前奏抄袭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Billie Jean》,中间有句抄袭张靓颖的《如果爱下去》,副歌部分抄袭徐小凤的歌曲《风的季节》,各种争议不断,总之就是有许多人字字确凿说《大风吹》就是抄袭,就是一首缝缝补补的歌曲。

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是刷到了周也的短视频,因为看了《山河令》之后,非常喜欢顾湘,就关注了她,当时我只是觉得周也在这个视频里面的复古风格穿着打扮好美,没有多在意这首歌曲,然后慢慢开始有许多人都用这首歌来拍“欢迎来到90年代”的短视频,包括我也弄了一个玩了下,然后这首歌曲就渐渐开始火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我就去找这首歌的原版听,听完第一遍之后觉得很普通,只是前面主歌部分好听,副歌部分开始就不怎么样了,所以再也没有听过第二次了。我觉得这就跟一些经典影视歌曲道理一样,有时候明明一首你听过的歌曲,觉得很普通,但是出现在影视剧中的时候,突然会觉得这首歌非常好听,或许是因为旋律,或许是因为歌词,都非常贴切这个影视作品,而《大风吹》的旋律和曲风,就非常合适“欢迎来到90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自从听了刘惜君跟王赫野合唱的版本之后,我就开始觉得非常上头了,几乎每天都是单曲重复,重点是听刘惜君的粤语部分。自从《天赐的声音》这首歌曲合唱版本演出之后,王赫野也是发了视频,对于人们议论纷纷的“抄袭”作出了回应,同时也承认自己是第一次唱粤语歌曲,所以发音不太标准。我觉得吧,一个哈尔滨人可以把粤语唱成那样,其实已经非常不错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觉得这个现场版要比原版好听许多,原因就是多了一个地道广东人刘惜君,她无论是在唱腔方面,和妖娆的舞姿方面,为这首歌曲至少加了80分,相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是听了这个版本之后才真正喜欢《大风吹》的。

近些年因为短视频的流行,有许多歌手演唱的歌曲都陷入了“抄袭门”,然而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些歌曲只能算是涉嫌抄袭,包括《大风吹》也是一样,不能够直接给歌曲“定罪”,因为判定一首歌曲是否抄袭的过程和结果,都是非常复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多没有听过原版的,都说这首歌前奏跟《Billie Jean》非常相似,这点是可以肯定的,不是非常相似,是根本就是一样的,那这算抄袭吗?这个还真不能算,因为有种东西叫“版权”。《大风吹》是由北京好乐无荒文化有限公司制作的,发行公司是索尼音乐版权代理(北京)有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版权正是在索尼音乐公司,1995年索尼和杰克逊成立合资企业索尼/ATV,双方对半拥有公司,在杰克逊去世之后,2016年3月索尼出资7.5亿美元,收购了杰克逊在索尼/ATV音乐出版公司中持有的50%股权。完成收购后,索尼将拥有索尼/ATV所有歌曲的版权,索尼和杰克逊遗产委员会达成的协议在2016年3月31日生效。

这种情况就跟当年香港歌手大量翻唱日文歌曲一样,由于版权都是同一家音乐公司,所以把一些比较火热的名曲重新填词,于是有了“中岛美雪养活了大半个香港音乐圈”的梗,这种情况所以就不算是抄袭,至今说到这些歌曲,依然有人说当年的香港歌手都是抄袭的日本歌曲,这种说法是非常不正确的,只是说这种“拿来主义”令人发指,完全属于一种走捷径的方式,然后这种方式也一直流传至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外也有不少关于“抄袭争议”的事件出现,Vanilla Ice是第一位被乐评界认同的出色白人说唱乐手,历史上第一首成为排行榜冠军的Hip-hop歌曲,是Vanilla Ice在1990年发表的这首《Ice Ice Baby》,连续16周占据排行榜冠军的位置,并且一下子发售了700万张。却因为这首歌与David Bowie和Queen乐队的经典名曲《Under Pressure》高度一致,而蒙上了不光彩的阴影,这首歌曲发行时间是1981年。

最开始Vanilla Ice否认抄袭,最后为了避免法律诉讼及其潜在后果,他还是决定向两位乐坛前辈支付了版税,而《Ice Ice Baby》和《Under Pressure》两首歌曲的情况,就跟《大风吹》和《Billie Jean》情况是一样的,只是前奏一样,唱声是完全不一样的,也就是借用了音乐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像《大风吹》现场版前面那熟悉的MJ《Billie Jean》旋律一样,所以王赫野回应的对迈克尔杰克逊致敬说法,其实也算说得过去,因为歌曲版权都是在一家音乐公司,但是他们错在没有跟人家“打招呼”,目前迈克尔杰克逊中国网已经发布了官方声明,把这个问题提交给迈克尔杰克逊遗产委员会、索尼音乐公司和相关法律部门处理,我们等待后续结果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完MJ,再来说《风的季节》,相信大家觉得抄袭这首歌的,都是觉得《大风吹》粤语部分像Soler乐队翻唱的版本,而不是像徐小凤的原版,造成这种感觉的最大原因还是编曲,是因为刘惜君跟王赫野的现场版编曲,跟Soler乐队的这个《风的季节》版本编曲很相似,特别是底鼓部分。

这就是小编今天重点讲的:音乐创作的同质化。为什么最近许多走红的歌曲,都会跟之前一些已经流传很久的歌曲相似呢?因为那些歌曲比较流行,而流行的定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俗地按大众的喜欢程度来定义,那些被“借鉴”“抄袭”的歌曲可以做到弥新历久,正是因为这些歌曲就像一瓶红酒一样,不会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更加散发出了独特的香味,更加彰显出了经典的价值,就比如1981年7月14日由索尼音乐发行,徐小凤演唱的粤语歌曲《风的季节》,你没有看错,这首歌曲又是索尼公司发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2年,19岁的梅艳芳就是以一曲《风的季节》夺得第一届香港新秀歌唱大赛冠军,签约华星唱片公司,推出了第一张专辑《心债》,正式踏入歌坛。进入2000年之后,这首歌曲几乎就“销声匿迹”了,直到短视频Soler乐队版本火了之后,这首歌曲又再次走到大家面前,然而这个版本是Soler乐队2009年发行的,收录于《Canto》之中,说真的,Soler这两兄弟的歌曲,我也只听过两首,除了《风的季节》,另外一首就是《天才白痴梦》,这两首歌被我当作空间背景音乐好多年。

歌曲创作跟影视创作其实也有相同之处,那就是什么风格火就做什么风格,这样才有商业价值,所以想要一首歌曲火起来,就要遵守更多创作的“商业规律”,于是同质化的几率就大大出现了,就像现在许多爱好音乐的人都知道的万能和弦“1-6-4-5”,放到C大调来说,就是C—Am—F—G这四个和弦,放到G大调就是G—Em—C—D这四个。

然后通过这个万能和弦可以演变出更多的套路,比如卡农和弦(15634145),也就是那首世界名曲《卡农》,使用这种万能和弦,无论你演唱什么歌曲,都毫无违和感,就像赵英俊那首知名的《刺激2005》,仔细听《卡农》几遍,你将会有一种听到了几十首流行音乐的感觉,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正在听钢琴版的《卡农》,我在中间部分就听到了:“做只猫做只狗不做情人”的相同旋律,那么是否可以说《爱与诚》抄袭《卡农》呢?答案是否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为万能和弦是新手练习的必备过程,所以许多并非正规音乐学院出身的作曲人,唱作人,他们的作品同质化就非常严重,往往这些草根出身的人,请不起优秀的编曲,所以许多都是一手操办的。仔细听原版《大风吹》,再听刘惜君现场版的《大风吹》,现场版的编曲甩原版N条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场版的编曲叫Martin Tang,这个人有个外号叫“编曲圣手”,2009年以来一直是张惠妹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同时他也为许多知名歌星编过曲,孙燕姿、蔡依林、陈慧琳、张靓颖等人,总之都是属于天后级别的歌手。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业务能力强的作曲人和编曲人打造出来的歌曲,成品效果听上去“档次”要比普通编曲人打造的歌曲高,这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许多网络红曲听上去就是不如一些知名歌手演唱的经典歌曲,其实有些除了唱功之外,更多的是编曲多样化,和歌曲当中乐器组成的种类多少有关系。

所以有些完全照搬的歌曲,我们称之为低俗的抄袭,有些“高手”就把旋律稍微改动一下,使用的乐器改变一下,你原版是用钢琴伴奏,我就改用小提琴或者萨克斯伴奏,然后把一首或者两首歌甚至更多歌曲拆解出来,BPM再改动一下,大和弦换成小和弦,于是缝缝补补又成了一首新歌,这种歌曲听起来朗朗上口似曾相识,一下觉得像这首歌,一下又觉得像那首歌,但是没有在专业人士解剖的情况下,普通听众根本不知道是哪首,直到有人当了“法医”之后,才会大呼一声:哦,原来是抄袭的这个歌。

现在走法律途径维权原创音乐,依然还是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并且耗时非常久,所以才有这么多的“音乐裁缝”出现,成本低走红快,就算某天被专业人士指出了,一句“致敬”和“借鉴”就可以逃脱法律责任,导致越来越多同质化的歌曲出现,这才是目前华语乐坛最大的问题所在,并不是说缺乏优秀的作曲人和编曲人,而是如今的市场就是这样。

就跟许多莫名其妙的烂片泛滥是一样的原因,老一辈的优秀唱作人和作曲人如今都渐渐老去了,就连周杰伦的最新单曲都被人说是炒冷饭创作水平下滑了,创作这个东西是真的非常需要灵感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又没有灵感时怎么办?“剪刀手”是最佳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的歌手们需要市场的检验,更夸张的还会关系到一家唱片公司的命运,许多以前的知名歌手唱片销量成绩不佳,导致唱片公司倒闭的不在少数,成名之后才有机会上电视。而如今呢?就像横空出世的王赫野一样,突然一首《大风吹》就爆红网络,不用出钱买唱片就可以听到歌曲,这就是如今的音乐市场跟“90年代”市场的巨大差别,根本不需要市场的检验就可以获得成功,达到名利双收。

这也是如今流量当道的原因之一,再仔细一回想,许多以前的“歌王、歌后、歌神”,他(她)们有多久没有出过新专辑了?哪怕是新单曲都没有,大家现在听他们的歌,依然还是以前的经典歌曲,而现在每天在耳边洗脑的新歌,就全部是某音最火音乐,大家都会看到这种视频合,许多都不是因为歌曲本身质量过高而火的,而是被人为带火的,这一切都是背后的资本炒作的。

时代早就已经变了,许多音乐人的初心也因为时代的变化而被磨灭了,所以那些依然还在坚持原创的音乐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尊敬的,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市场下,还剩下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