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国村庄的进路》的思考

一、写作背景

本书是立足于中国现代化的大趋势,将大国村庄的变迁放置在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大背景之下,以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发展多重演变的现实图景为逻辑起点,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构建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目标,探讨了大国村庄演进的原因、动力、走向等理论问题;探讨了大国村庄的社会、治理、文化演进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风险和现实问题;探讨了大国村庄演进的路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在大国的宏观视野中考察小村庄,从小村庄的变迁中观看大国的发展,不仅提出问题而且着力解决问题,为大国村庄的未来发展探索进路。从大国村庄的变迁中,展示了中国全面现代化的进路。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大国村庄的进路》除序言外共有八个章节,我将其大概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绪论部分。绪论将本书所要探讨的问题以及所要研究的重点做了一个总体概括,分析了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村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如何发展等问题,以便更好的探索推动中国村庄发展的路径,并在第一章中介绍了本书的基本问题、基本思路以及研究重点。

第二部分为第二章,是本书的基础理论及关系互动研究。在这一章中,作者从理论层面论述了城镇化与乡村演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动。介绍了社会变迁及相关理论,概述了村庄社会演进及其研究。城镇化既是中国村庄演进的重要背景,也是中国村庄演进的影响变量,(P24)在村庄演进过程中要重视城镇化的影响,提高对城镇化的认识。指出村庄发展进路是一个未竟的话题,必须要长期探寻适合村庄发展的进路。

第三部分为第三章至第五章。作者从村庄社会、村庄治理、村庄文化三个维度来探讨在城镇化进程中村庄在社会、治理和文化这三个层面的表现及如何变迁。在村庄社会方面,作者从人口流动、社会转型和社会开放等观察了村庄社会演进的过程,人口流动、社会转型和社会开放是关联演进的,共同推动村庄社会的变迁。村庄治理的进路则是经历从宗族治理到民主自治、从传统礼治到现代法治、从“旧乡贤”到“新乡贤”,现代乡村治理离不开乡贤文化。村庄文化的进路则从村庄的文化景观、民俗传统、价值观念的演进来展开;文化景观经历了从“重建”到“更新”,“更新”使使村庄的文化景观更加美观、丰富;民俗传统经历了从“解构”到“重构”,使民俗传统重获新生;价值观念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使村庄价值观念更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适应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为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助力。

第四部分为第六章和第七章。作者主要论述了城镇化进程中村庄演进所面临的困境及风险和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演进的路径选择等问题。在第六章中,作者介绍了村庄演进面临的文化建设风险、生态环境风险、社会公平风险以及村庄治理风险,这四大风险是村庄演进面临的重大风险,尤其是社会公平风险,如果处理不好这一风险,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稳定,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其他三方面的风险也是不让忽视的,必须加以重视。在第七章中,作者具体论述了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强、补齐乡村人居环境短板推动农村美、加快农村土地改革确保农民富、发挥小农户的最大主体作用、实现农民主体地位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措施,指明村庄进路的前方——美好乡村,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发展乡村美好产业、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建设乡村美好家园、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形成乡村美好风气、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建立乡村美好秩序、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共享乡村美好生活,建设美好乡村。

第五部分为第八章余论。作者在这一部分提出了要坚持五个战略底线,必须坚持农产品保障的战略底线,农产品保障必须加以重视,依靠科技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底线,保护好生态环境,加强乡村环境治理;必须坚持弘扬传统文化的战略底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保护好乡村的民俗习惯;必须坚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战略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必须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底线,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为主线,围绕解决乡村各类主体发展不平衡、小农户分享农业现代化成果不充分问题,城乡居民收入不平衡、农民增收渠道拓展不充分问题,城乡资源配置不平衡、农民权益享受不充分问题,使农民过上更加富裕、幸福、美好的生活。

三、本书的基本问题与研究重点

要读懂、读透一本著作,不仅对时间有要求,对阅读者的阅历也有一定要求。要读懂陈老师的《大国村庄的进路》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还非常困难,只能看到这本书的表面一些意思。

1、基本问题

纵览全书,可以发现本书是以现实的问题导向来编写的,从村庄演进的理论、现状与困境、实现良性发展的基本途径等三个层面来探求中国城镇化大背景下村庄社会演进的系列问题,以此来把握城镇化推进中村庄演进的走向以及研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1)研究城镇化进程中村庄演进的村庄社会的演变与发展、村庄治理的演变与发展、村庄文化及其价值观念的演变与发展三重形态。这三个方面的演进与发展影响着中国村庄的全面发展,要重视这三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2)研究村庄演进的动因和困境以及这种演进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影响。村庄演进的动因对乡村治理现代化有着重要影响,要合理利用乡村演进动因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3)研究城镇化快速推进中村庄演进的基本规律、未来走势,并提出大国村庄进路的路径选择。为大国村庄的进路提供多样选择。

2、研究重点

(1)探讨城镇化进程中村庄的社会、治理、文化三重演变,把握村庄演进的趋势与走向。从村庄的社会、治理和文化三个维度来研究分析中国村庄的演进,以此来把握村庄演进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战略方向。

(2)研判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演进给乡村与城市发展带来的双重挑战,建立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3)研究如何促进传统的村庄文化与现代的城市文明、工业文明有机对接,实现村庄多元发展与现代转型。

四、心得体会

通过阅《大国村庄的进路》一书,让我对中国乡村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到了我不曾了解到的乡村。作者以一个具有农民情怀、关注农民利益的学者来探索中国村庄发展的进路。关于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我有几点思考:

1、通过支持引导来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对于“乡里人”有很大的影响力。这些“乡里人”要么是长期生活在农村,要么是其父母长辈生活在农村的人,受农村的优秀乡土传统价值观念很深的影响,他们这一代人会通过生活的一些小细节来感染到下一代人,所以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对于处在城镇化加快中受到很多不良价值观念冲击的农民来说意义重大。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能够得以传承发展下去,继续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乡里人”。

2、通过发扬优秀乡土文化来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乡土传统价值观念的衰落,说明了乡土传统价值观念自身有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的部分。但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乡土价值观念都是不符合时代潮流与社会发展的。优秀的乡土文化是优秀的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来源。要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就要发扬优秀乡土文化,以发扬优秀乡土文化来带动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发展,来推动乡土社会的进步。

3、通过教育来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要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离不开教育这一途径。顾明远在《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一书当中指出,教育具有创新、创造文化的功能,能够使文化得以重生,以新的形态传承发展。乡土价值观念是植根于乡土文化的,那么,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也可以通过教育来重塑。要积极发挥教育对于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重塑的作用。

4、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来发展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倡导的主流价值观,是适应快速城镇化所必须坚持的价值观。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是经过了长久岁月的积累发展而形成的,是农民所坚持的价值观念,是具有“土气”的价值观念,是在农民的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对农民的生活具有重大影响。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逐渐丢失。要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起来,以此来发展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

5、通过发挥农民主体自觉性来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农民是传承发展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主体,是其的传承发展者,也是其的享有受益者。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衰落,与农民本身有着很大的关系,农民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城镇化过程中、市场经济背景下,农民受到拜金主义、物欲主义等观念的影响,不再坚持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变得“重利轻义”、追名逐利。要重塑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离不开农民这一主体的努力,要增强他们自身抵御不良价值观念的能力,以此来推动优秀传统乡土价值观念的重塑。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觉得好看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