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曹坤,是一个来自安徽安庆的农村孩子,今天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我与警官学院的故事。

(图为作者大爷爷生前的纪念章)

参军报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在我小的时候,村里还有一些抗战老兵健在,爷爷的大哥就是一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听他讲抗日的故事是我儿时最快乐的事,从那时起我对军人就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

(图为作者的堂哥)

2013年堂哥应征入伍去了武警湖南总队,他身带大红花的样子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参军报国的种子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2016年夏天我的家乡爆发了特大洪水,连日的特大降雨导致长江水位暴涨,肆虐的洪水如猛兽般冲垮了房屋,淹毁了良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巨大威胁。正当大家一筹莫展,准备放弃几个乡镇作为泄洪区的时候,几十辆军车载着800名人民子弟兵进驻了县城,部队迅即赶往受洪水威胁最严重的乡镇,立即展开抢险救援工作。

在学校团委的组织下,正在放暑假的我主动申请加入到往大堤运送物资的志愿者队伍。第一次上大堤的场景令我至今难忘,大堤上全是穿着救生衣的年轻战士,他们的救生衣上都印着武警某部队的字样,老百姓们把沙石装进编织袋,战士们再把灌好的袋子扛到大堤上码好。降雨过后将近40℃的高温让人难以忍受,光秃秃的大堤上没有任何的遮蔽,太阳照到皮肤上有强烈的灼烧感。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武警官兵们的意志十分顽强,有的战士被晒掉了皮依然坚持战斗,有的战士中暑了也不肯休息,战士们黝黑脸庞上的笑容极具感染力,誓与大堤共存亡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最后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长江大堤保住了,老百姓的家园也保住了!

部队撤离的那一天,老百姓夹道欢送,感激和不舍之情溢于言表,大家眼含热泪把准备好的饮料、特产等扔进运兵车,军民鱼水一家亲在这一刻得到了最好的诠释。经历了这次洪灾,参军报国的信念在我心中更加坚定。

2017年的清明节,我和同学一起到县城里的渡江烈士陵园扫墓,以前我听爷爷说过在1949年的渡江战役中,望江是二野四兵团13军、14军、15军和五兵团16军的起渡点,当年战况十分激烈,许多战士在战斗中牺牲。看到秦基伟上将和向守志上将题写的纪念碑碑文,听着解说员的深情讲述,我陷入了沉思。“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六十多年前一群可爱的战士为了国家的命运,为了民族的前途,为了心中的信仰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却永运活在我们心中。他们的牺牲是伟大的,他们的献身是光荣的,英雄的浩气在天地间回荡,参军报国的意愿在心中也愈发强烈。

青春正当时,参军为理想。高考后填报志愿,我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填上了武警警官学院。非常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地被录取了,当父亲把我交给新训班长转身离开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该长大了!新训的三个月既美好又坎坷,我在这里度过了难忘的十八岁生日,度过了离家的第一个中秋节,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实弹射击……慢慢地我对军人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一个既平凡又伟大,既平淡又光荣的职业。

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作为一个农村孩子,追梦之旅中我最大的优势无疑是更能吃苦、更能坚持。一转眼我已经从一名新兵成长为一名大三学员,从大一的第一次下连,到大二的暑期强化训练,再到大三的留校过年,这一千个日日夜夜里有欣喜,也有挫折,每当迷茫惆怅时,我都会问自己当初为什么要来到这里。在警官学院的时光是我军旅生涯最宝贵的一段时光,也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这里有和蔼可亲、授业解惑的师长,这里有荣辱与共,并肩战斗的同学,这里还有不变的初心和最初的梦想。

作 者:曹 坤

朗 诵: 陈经纬

总 监:窦 冲

副 总 监:陈 涛

主 编:王 超

责任编辑:林闻知 姬一鸣

执行编辑:乔宇航 陶治宇

本期编辑:钱 成

本期校对:程治平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