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时间:

第一期 2021年3月1日~2021年5月31日

第二期·2021年5月15日~2021年7月15日

第三期·2021年6月10日~2021年8月10日

第四期·2021年7月10日~2021年9月10日

第五期 2021年8月1日~2021年10月1日

地点:线上科研,疫情结束后可安排实地科研

学校介绍

学校介绍

宾大沃顿创立于1881年,是美国第一所大学商学院,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学术声誉首屈一指的商学院;

沃顿在各个主要的经济专业领域研究以及管理教育水平方面都有极高的声誉;

沃顿一直被认为是全美最具有开拓精神、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角的商学院,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优秀的商学院”;

学校的使命就是通过总结传播商业知识和培养领导人才来促进世界的发展;

沃顿在商业实践的各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包括全球策略,金融,风险和保险,卫生保健,法律与道德,不动产和公共政策等;

它的商业教育模式是在教学,研究,出版和服务中处处强调领导能力,企业家精神,创新能力;

它是世界上领先的商业知识创新机构;

科研主题

科研主题

Corporate Finance 【企业融资】

National Risk Finance 【国际金融危机】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金融工具和投资组合管理】

International Finance 【国际金融】

招募对象

招募对象

1. 计划申请美国名校金融、经济、商科等相关专业的大学生;

2. 有一定科研经验履历优先

科研地点

科研地点

线上科研,疫情结束后可安排实地科研

科研导师

科研导师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经济系教授

科研收获

科研收获

1. 挑战自身潜能,切身体会宾大沃顿严苛的学术氛围。通过参加紧张丰富的3-4 周科研,学生能亲身体会国际精英们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下如何完成自身成长;孵化个人/小组科研项目,在学习中提升科学素养和科研背景,改变思维格局,激发个人潜能。

2. 极大拓宽学生视野,经济金融是宾大沃顿的优势学科之一。处在这样一个学习氛围下,能够让学生拥有国际视野,了解到世界顶尖的金融统计行业在研究的课题和内容,从而对整个行业有更清晰的认知。

3. 学生将有机会与顶尖教授零距离交流,聆听世界一流统计学家的讲课,获取该产业第一手现实资料;作品可用于国内其他大赛/升学申请材料,与科研导师深入交流,提前体验科学项目自由设计全过程。

4. 科研完成后,学生将会全面了解并体会到宾大沃顿的培养流程,并对设计专业尤其是金融专业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将对学生今后的专业选择或者人生规划帮助良多。

5.项目结束获得科研证书,丰富高校申请材料和履历,还有教授的亲笔推荐信。

案例介绍

案例介绍

本文作者C GY同学,来自北京一所大学,硕士研究生。学生计划硕士毕业后赴美留学攻读博士学位,从优秀走向卓越。本文是学生参与美国科研后所写的感受,真实、细致。学生通过科研顺利获得了教授推荐信、科研证书、科研报告、科研履历、科研论文。完成博士申请后,学生最后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加州理工,德州农工的博士全奖录取。

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期间,我逐渐发现了内心最热衷的就是做科研,于是坚定了自己要继续读博的想法。然而我与名校教授的沟通及科研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辛勤汗水和机缘的耦合。刚开始的时候,我通过DIY的去联系教授,发出的信件,基本都是石沉大海。

相信很多同学,可能每次学习最熟悉的就是这个页面——Google Scholar.
Google Scholar(谷歌学术搜索)是一个可以免费搜索学术文章的网络搜索引擎,能够帮助用户查找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书籍、预印本、文摘和技术报告在内的学术文献,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学科。它为科研学生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学术搜索工具,帮助我们第一手的全面了解某一领域的学术文献,还可以通过强大的学术网页搜索立刻查证某一位专家到底对科学作过多大贡献,有多少人引用或继续他的研究结果,不仅补充了专业数据库(例如 PubMed)学科面太窄的缺点,而且可以让科研人员及其研究结果通过网络学术搜索引擎而公开化,使科研的工作水平变得更加透明。

一直以来我对Platform Economics很感兴趣,在Google Scholar上时常探索一些文献。记得那天我看到了一篇“反转式”的文献,深深的打动了我。传统的主流研究中认为最优扩张模式是在最短时间内吸引最多数量的顾客,最大程度地激发“网络效应”,从而构建竞争壁垒及相对于其他平台的竞争优势;但这篇文章却一反主流研究常态,认为:上述结论犯了“一刀切”式的错误,平台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在平台迅速扩张、做大价值流量的同时,往往会忽略对平台上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把控,从而降低价值流的实际兑现程度。久而久之,平台顾客可能由于无法得到所需要的产品和理想的服务而选择离开,这样一个“负反馈”式的downward spiral魔盒便被开启,平台会陷入:顾客减少-业主收益降低、恶性竞争程度加剧-产品或服务质量降低-顾客进一步减少的“减少陷阱”中无法自拔。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当时的我真是有一种醍醐灌顶之感,因而欲罢不能。我仔细的看完了文章,包括每一个假设、推理的逻辑、运用的数理知识,并有针对性的写了一篇阅读报告。报告当中结合了自己对文章假设的不足之处,及可能的发展方向做了较为详细的讨论。我马上与美国科研申请老师预约了一个电话,明确了科研申请的方向,获得了一份邮件申请的模板和记录表格,科研申请老师周六的晚上帮助我给在美国教授发了邮件。令我非常激动的是:教授当晚就回复了邮件:

Terrific idea. Several comments:

in fact, this core model can be applied to technology cooperative arrangements too. It might draw a broader audience.

One challenge is that, in the strategy field, not many people can understand math. Is there a way to make it more accessible? See the SMJ paper by Taurun Khanna, Gulati

Also see the work by Phanish Puranam on dual sourcing.

在邮件中教授不仅肯定了我对他文章的看法,更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几篇文献,让我阅读。得到这样宝贵的认可以及未来进一步交流的机会,我难忍内心的激动,随即就按照教授提到的方向及对应的文献做了详细的整理,并进一步的结合自己对相关领域研究的阅读体会跟教授展开了后续的研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跟教授邮件来往几次后,教授与我预约了一个视频面试。面试参与前,我与科研申请老师对教授可能问到的常见问题进行了模拟练习。面试通过后,教授将其在平台领域的科研项目dropbox分享给了我,我也正式的加入该科研项目,开启了我与美国教授的科研之旅。

从图上可以看到,教授对于写作的Motivation、Literature非常重视,经济管理领域的研究范式跟自然科学还是有很大不同。经管科研更加注重justify研究问题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也即:我研究的为什么是个non trivial的问题?为什么有研究的必要?我的研究有什么意义?等。只有事先从经济管理实际、及文献当中下足了功夫,才能确保选题的新颖性并为全文的insight“定调”。还记得教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insight does not come from the middle of random writing, it comes from the very beginning。一个好的想法几乎是成功的一半,想一想上述教授的那篇“反转式”的平台研究文章,这句话如陈年老酒,历久弥香。
在研究过程当中我反复的起草、修改draft,每一遍都在咀嚼教授给我的反馈,结合对应的文献反复揣摩问题的提出、研究假设、用的经济管理学理论、选用的数据、采用的计量或数理证明方法,不断的修正、完善、提高......
当我和教授的paper写出来后,我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在文献综述与写作、模型的设定和推导证明、理论和现实含义的挖掘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因此被Academy of Management Proceedings录用被参加国际管理学年会进行present也是顺理成章。这里也必须要再次感谢科研的论文助教老师对我的指导,发SCI等级论文对于我而言,还是第一次,很多细节、数据的处理不是教授会亲力亲为的,因此助教对我的帮助好像润物细无声一般,手把手的教会了我如何修改论文,按照规则进行完善和投稿。
回首这一路科研而总结,我感觉,在进行学术交流时,需要走出的误区是时刻要牢记教授已经在领域内研究了很多年,而我们作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只是略懂皮毛,因此千万不要为了“问问题”而问一些肤浅甚至明显错误的学术问题,更不要随意对教授的工作提出质疑。与教授邮件里联络前我们读paper不是为了去质疑教授的学术严谨,而是为了加深自己对该领域的理解,从而在发出科研申请信时更有针对性和底气。
在发出科研申请信后,耐心等待几天(有的教授非常忙,不一定能及时查看邮件),看是否能得到回复。一般来说,科研申请信的回复率在5%~10%是正常的,是否能得到回复(不论是积极回复还是拒绝)也与教授的习惯有关,有的教授能做到有问必回,而有的教授可能本科生发件人的邮件从来不回。因此如果教授迟迟不回复套磁信,也不必过于沮丧,申请季是漫长的,继续和科研申请老师咨询,安排下一个科研申请机会。如果能取得教授的积极回复,就是最好的了,这时我们也需要针对教授回复的具体内容迅速回应。
这次经历使我体会到: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任何的巧合都可能只是“前世”种下的“因”所结下的“果”。如果没有前期我对自己感兴趣领域文献的钻研,我不会发现这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文献,不会萌生联系教授的想法,不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成理,也不会得到教授积极的反馈,更不会有跟教授一起做科研项目写论文的美好学术经历。最终哈佛大学F Z教授给我写了满满4页,2406个词的推荐信,非常detail, strong, positive,部分内容如下:

Z is the F Bank and Heller Professor of Finance at the University of C, B School of Business; P is the J F Professor of Decision Sciences at D University, the F School of Business; J is the J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t the N School of Management. They were all selected by T University, where they were benefited from the rigorous and enlightening training and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both empirically and theoretically. I affirm that C GY has the same potential as those brilliant scholars, and I expect him to make academic contributions in ecomomics and management.

Overall, I'm convinced that he has a solid backgroud in economic theories,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Seeing his great passion for research, outstanding intellectual caliber, solid training and his determination of choosing academic research as his lifelong career, I believe that he will succeed in future academic career and do better than me. I strongly recommend him, without reservation, for admission to your program.

我申明他具有与那些才华横溢的学者相同的潜力,并且我希望他在经济和管理方面做出学术贡献。

总的来说,我坚信他在经济学理论,数学建模和实证研究方法方面具有扎实的背景。看到他对研究的热情,杰出的知识才能,扎实的训练以及选择学术研究作为他毕生事业的决心,我相信他将在未来的学术事业中取得成功,并且比我做得更好。我强烈建议他毫无保留地接受您的程序。

今年春季,我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西北大学,加州理工,德州农工的经济学博士全奖录取,一路走来,真的非常感谢美国科研项目对我的帮助,没有这段宝贵的科研经历,我的履历就不可能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今年7月,我收到了研究生院教务秘书发送的博士新生介绍文件,终于发现,原来录取的博士生100%都有海外科研履历,我是为数不多的从中国大陆申请获得录取的学生(其他学生基本都是美国本土或者欧洲本土学生),真的非常幸运,也再次内心真诚的对未来的师弟师妹说,如果确定申请名校PHD,请一定多多积累高质量的科研履历。

最后,我想说,联系心仪的学校和教授并不容易,我们应该提前把该准备的材料准备好,与教授沟通申请时多与科研老师请教细节,不要轻易放弃,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怀揣感激,继续前行,希望师弟师妹们都能找到自己所爱,不忘初心。

选拔流程

选拔流程

1. 提交报名表;

2. 科研组择优面试;

3. 面试通过后,发送录取确认书;

4. 协调机票、接机、住宿;(疫情期间线上科研)

5. 抵达开始科研;

6. 获得教授推荐信,科研证书,丰富的CV、PS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