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崇拜个人英雄主义,就会导致对战争产生片面的看法,战争拼的是国力,并不是靠某个人的能力来决定一切。

刘邦曾坦言过,他之所以取得天下,离不开萧何、张良及韩信三个人的帮助。萧何补充兵源,不绝粮道;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韩信战必取,攻必克。

也就是说,一位搞后勤的能手,一位高超的谋士,再加上一位杰出的将军助刘邦面南背北,称孤道寡。所以萧何、张良、韩信三位一体,缺一不可。而在刘邦看来,萧何的作用最为重要,这也是他将萧何列为汉初第一功臣的原因,当有人反对时,还用“功人功狗”大加驳斥。

其实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萧何在关中大后方提供粮秣军需,那么刘邦就不可能在荥阳、成皋、广武一带同项羽长期拉锯对峙下去。而刘邦这一正面钳制作用一旦失效,项羽就会从容地应对彭越的骚扰,然后从韩信的后方发起攻击,并将其吃掉。

如此一来,刘邦制定的由本人正面钳制——彭越后方骚扰——韩信侧面大迂回的策略将土崩瓦解。反观项羽,之所以被刘邦打败,基主要原因还是后勤补给出了问题。因为楚军粮道屡遭彭越的破坏,最后完全瘫痪,致使士兵们饿起了肚子。

既然士兵吃饭都成了问题,仗就没法再打下去。所以汉军有源源不断的粮秣军需供给,吃喝不愁,越战越勇,而楚军吃了上顿没下顿,士气低迷,一败涂地。因此也可以说,是后勤补给决定了战争的胜利。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和亲。刘邦为什么和亲?是真打不过匈奴吗?其实并不是,关键还是汉朝提供不了持续战争所需的物质保障。

公元前200年,刘邦32万大军亲征匈奴,一路上从铜鞮——晋阳——离石——楼烦——广武——马邑——平城一线将匈奴与韩王信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直追击到白登山才被匈奴军队包围。

当然,之所以汉军被围,一是刘邦轻敌冒进,二是匈奴冒顿单于使出了诱敌之计。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刘邦败给了匈奴。试想,如果匈奴真有吃掉刘邦的把握,又怎么可能只围七天七夜而不采取行动呢?

所以不用韩信上场,刘邦也能打的过匈奴,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这仅限于一场发生在汉朝边界的局部战争,并且是匈奴主动找上门来挑战。

如果刘邦主动去打匈奴会是什么结果呢?其实答案很简单,看看汉武帝就知道了。汉武帝打匈奴花44年时间,不仅没有嬴得战争的胜利,反而换来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显然,老百姓已经受不起战争的拖累。

相比较汉武帝时期雄厚的国力而言,汉初则饱受战争的创伤,百废待兴,根本没有与匈奴长期开战的实力,所以刘邦最终选择了同匈奴和亲。如果派韩信去打匈奴结果还会和亲,因为韩信可以取得局部战争的胜利,但不可能彻底打败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