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往今来, 无论在哪个领域都有着太多被称为天才学霸 的人物,天才们的成就和名誉是别人一辈子也羡慕不来的,他们永远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这些天才们不仅智力发达、身体素质好,对情绪的把控能力以及社会的适应能力也一定优于常人。

然而天纵之才往往是特立独行的,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学习与研究,往往忽略了与“人”、“情”打交道,进而在人际交往方面略有欠缺,当产生摩擦时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导致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因此天才往往具有:内向、孤独、偏执等心理特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被称为少年天才的冯奚乔,在十七岁时就考上了北大、二十岁考上哈佛、并且在三十三岁时被评为加州大学的终身教授,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冯奚乔必将能够成为学术界了不起的人物。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如此优秀且前途一片大好的学界明星,最终却在三十四岁的年纪戛然而止。

一九九四年,一位亚裔男子在法国巴黎居民区的高楼跳楼自杀,消息一经传出,便引起了美国物理界的极大震惊,甚至于美国加州大学为其降半旗致哀,当地警方也倍感压力,经调查认定为这是场自杀。而这位去世的年轻人正是冯奚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间的天才只占少数,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天才也需要学着向世界妥协,妥协也并不意味着失败,只是一种生活的方式。而这些往往会被天才们所忽略,最终导致他们走向极端,这也是他们性格中的倔强与偏执所在。

冯奚乔于1960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高知识分子家庭中,他的父亲是一名工程师,母亲则是一名外科医生。在冯奚乔幼年时期,就拥有着寻常人所没有的良好的教育环境,而他也继承了家族优良的基因,从小就表现出了天才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过高等教育的父母并没有规划冯奚乔的人生,十分注重发掘孩子的兴趣爱好,只要他喜欢,父母就会支持他。在冯奚乔两岁多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爷爷练习水彩画,到七岁时,他又接触到了小提琴,此时的冯奚乔已经是邻居眼中的“小天才”了。

当时正处于特殊时期,小提琴乐谱很不容易找到,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家人们为了支持冯奚乔对音乐方面的兴趣,不辞辛苦地为他抄写了许多小提琴练习曲,帮助冯奚乔完成学习小提琴的愿望,而这也成为他成长路上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学校里,冯奚乔也一直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从小在自由开明的家庭环境下长大,使得他不仅在成绩上十分优异,性格也是非常善良且热心,经常会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与他们相处起来也十分融洽。

在初中物理课上,冯奚乔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其他同学冥思苦想才能做出的物理题,到了他手上完全不费力,轻轻松松地就解决了。而他也是很好地应用到了这点,在后来大学选择专业时,毫不犹豫地选了物理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7年,全国高考制度恢复了,对于每位学生来说,高考是通往美好未来的一扇门,冯奚乔也同样激动不已,他全力奋战。

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恶补了所有科目的知识,凭借着自己不懈努力,在十七岁那年,于千军万马之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并选择了自己钟爱的物理专业。

从冯奚乔的少年经历可以看出,从小家境优越的他在学习、生活、情感上并没有遇到太过棘手的问题,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仿佛都过于轻易的得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北大以后,他并没有因自己拥有超强的天赋而懈怠,反而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清晰明确的人生计划。他打算在毕业之后出国深造,以此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冯奚乔终日沉浸于知识的海洋里无法自拔,无比热情地投身于科学研究中,即便是在人才辈出的北大,他的成绩仍然名列前茅。

除了学习,冯奚乔偶尔也会拉上两曲小提琴。据称冯奚乔经常在宿舍水房里练习小提琴,他最爱的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在学校曾上台表演过,结束后还会问朋友,他表演得怎么样,好不好听。而朋友也知道冯奚乔喜欢别人夸他,夸他拉小提琴好听、物理学得也好,冯奚乔总是很开心。

后来在他大三那一年,冯奚乔报名了首届中美物理研究生考试,这对于冯奚乔来说,是一个出国的好时机。在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暑假自学了相关课程。最终冯奚乔以北大第一,全国第四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青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冯奚乔才刚刚二十岁,所有努力后的成绩为他建立了极大的自信心,也使得他今后的人生更加得心应手;同时,也为冯奚乔的人生埋下了一个隐患,在他的心里好像一切都能很容易的得到。

去到哈佛之后,举目无亲的冯奚乔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的学习能力却是同级人可望不可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佛大学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起初他的成绩并不是排名前列,这也使得他备受打击。于是冯奚乔放弃了所有玩乐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物理研究中。

期间,冯奚乔发表了几篇非常有价值的学术论文,使得他赢得哈佛大学许多导师以及物理学前辈的认可,同时荣获哈佛大学最高荣誉“年度优秀研究生奖”。而他的导师曾给予高度评价“冯奚乔会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学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业之后,冯奚乔又进入麻省理工继续深造,由于他优异的表现,后直接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录取,并在1992年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被国际学术界寄予厚望的天才,竟然主动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如何不叫人为之震惊?

根据后续调查发现,冯奚乔尽管在学术研究上获得了超高的荣誉,但他却没有什么朋友,唯一谈过的几任女朋友,也都无疾而终。关于冯奚乔自杀的原因,到如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冯奚乔结束生命的当年,曾写过一篇名为《我和我的美国女友》的文章。

据此,人们推断,因他在爱情上的频频折戟,使得他常常处于感情焦虑的情绪中。直到后来动心了一位法国姑娘,甚至为了她追到了法国,奈何女生一直不理睬他,频频拒绝他的真心,原本就惶恐的冯奚乔备受打击,他内心无法接受自己被如此对待,决定用这种方式解脱自己。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或许正是因为冯奚乔在感情与事业上的极大落差,才导致他很容易钻牛角尖,心理上也经受不起一点儿挫败,深陷情感牢笼的人很容易迷失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真正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所有的猜测也并不能代表他的真实想法,他的选择也令我们感到非常可惜。无论是因为什么,在面对难以攻克的问题时,学会妥协,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呢?

世界上有着太多的可能性,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和意外哪一个会先到,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热爱你所热爱的,快乐过好每一天,这才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