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说废话,直接上干货。

第一个关键词:互联网工业

这是小米目前关于造车领域最大的优势,也可能是唯一的优势,也同样是雷军亲自带队挂帅的底气与根基。

所谓的互联网工业,通俗讲就是我们日常所看到的从手机到其他设备的各种互联网硬件与软件。近些年,小米已经不单单是手机小米,而是集整个智能电子产品于一身,同时,小米也通过对软件研发的巨资投入,实现了用户层面体验的优越性与一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相关机构预测,未来约90% 汽车行业的创新都来自于电子和软件领域;预计到 2025 年,每辆汽车上的电子元件成本将上升至约7000美元,占车辆总成本的35%以上;预计到2030年,整个汽车行业年度研发支出的40%将用于软件,总额达 460 亿美元。

而大众集团的CEO也同样认为,未来车载软件将占据汽车创新的90%。

这看似是手机领域的终点,却无形中成为了造车的起点。

第二个关键词:汽车工业

与百度牵手吉利、蔚来结盟江淮的逻辑一样,小米的造车模式亦会选择与传统车企在同一个锅里下菜。

坊间流传这一伙伴会是长城汽车。

但无论是谁,互联网科技企业与传统车企的结合都不外是两个原因。

一是尽管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尽管大大降低了造车难度和门槛,但依然充满巨大的行业壁垒,因此选择拥有成熟工厂和生产线的车企是最稳妥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如今中国汽车工业的整个产能严重过剩,很多工厂都处于停摆乃至闲置状态,因此新伙伴的加入,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车企本身的损失,从而实现双赢。

所以,同样是出于省钱和专业目的,小米和传统车企的联姻,将是现阶段造车的最优路径。

第三个关键词:半导体工业

新能源汽车时代,或者说智能汽车时代与传统汽车时代相比,除了能源上的差异,最大的不同则是汽车产品将彻底跨入半导体世界。

2020年可以说是汽车行业的分水岭。之前汽车的芯片需求尚低,无非是对发动机和车内电子设备的控制;而如今,辅助驾驶、电池管理、驱动力和制动力控制、专项控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等,都需要芯片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汽车产业的一只大腿扎进半导体工业的土壤里,意味着汽车产品“含硅量”的跃升,简单讲则是汽车主要成本结构里原先的机械部件,都换成了更符合摩尔定律的半导体器件,比如电车的大脑、心脏、耳朵和眼睛、记忆处理器、屏幕、灯都是半导体相关。

换言之,如今汽车产业的需求,是要将半导体武装到牙齿。

而经过近些年的芯片危机,国家层面已然将自主芯片战略写进十四五计划,众多科技和制造企业投身其中,小米也是其中之一。

据称,八年前小米就开始琢磨造芯片,花费十多亿元两年后造出了澎湃S1,相比华为用十年研究芯片小米的确进步不少,但不曾想却中看不中用,在当时只能算中低端处理器,各种问题层出不断。

不过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智能汽车时代,对芯片算力的要求尚没有高端手机那般苛刻,小米所自主的中低端芯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造车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近期的发布会上,雷军也对外发布了小米的自研影像芯片澎湃C1,其采用自研ISP和自研算法,通过双滤波器、高低频并行处理,数字信号处理效率可提升100%。

这对小米汽车的必备的功能之一——“眼睛”,提供了巨大想象。

这也释放了一个信号,小米的半导体工业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最 后

为什么要着重提这三个关键词呢?

因为传统汽车只属于造车工业,而很多人不太了解,新能源汽车或智能汽车对其最大的颠覆,便是集造车工业、互联网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一身。

这也就是为何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纷纷主动下场造车,因为造车工业是现成的,而自己有掌握互联工业或半导体工业的优势,于是能快马加鞭、创造改变。

所以不必在习惯性地喷互联网和科技企业是来仙人跳的。

而看似只有一个互联网工业优势的小米,之前屡次对造车传闻进行否认,恐怕是在低调地构建自己的“三大工业”,因此秘而不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号称雷军人生的最后一战,选择在了造车战场。这个时代很奇怪,年轻人总是清心寡欲,中年人却总热血沸腾。

年轻人信仰佛系,中年追逐主义。

不管小米造车成功与否,雷军拼死折腾的理想主义,已然不需要世俗的成功来证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