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巍巍,江淮浩荡。钟灵毓秀,红城蔚然。
初春的大别山在沉睡了一冬后开始苏醒,满目翠绿,水清山秀,充满了生命的力量。
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位于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区先后爆发了黄麻起义、商城起义和六霍起义,无数革命先烈凭借坚定的信仰,坚守大别山,确保革命红旗不倒、薪火相传。他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
2019年9月,"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
如今的大别山既是一片红色的热土,也是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在这片发展的沃土上,一幅"红绿金"蓝图展现在人们面前……
红色故事润泽心灵
3月3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坐落在新县的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仰望英雄山上"红旗飘飘"主题雕塑,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博物馆内,一把红二十五军用过的撇把、一个刘名榜用过的铜水壶、一张中办鄂东北道委印发的捷报……1130件红色文物向来人诉说着那段永垂不朽的誓言。
"在漫长而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讲解员黄洪鑫向参观者讲解着革命先辈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特意从老家浙江赶来的王雪峰在参观的过程中不时地抹着眼泪:"很震撼,现在的幸福生活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更要珍惜前辈们的付出。"
其实被感动的并不只是游客,也有黄洪鑫自己。"身为一名讲解员,我觉得我有责任,也有使命把革命先辈的红色故事讲好,让更多的人了解大别山精神。"说话间,她的眼中透露出一股坚韧。
"我的爷爷从1928年参加革命到全国解放,21年里带领大别山群众坚持斗争,保证了大别山红旗不倒、革命火种不灭。"刘小妹是老红军刘名榜的孙女,每当提起爷爷,她都感到自豪。
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小?小到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一点星光。一个人的力量能有多大?大到能忍受伤残的痛苦,和敌人厮杀到底。在大别山中,正是有无数个刘名榜,才坚守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
那些红色的记忆已经深深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如今,每逢假期,刘小妹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到博物馆,向他们讲述爷爷那一辈的红色故事。
大别山,孕育了著名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走出了340多位将军;在创建、巩固、发展和保卫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大别山登记在册的烈士就达130351人。可以说,大别山的每一寸土地都流淌着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长期的革命斗争为新县留下了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许世友将军故居等365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和纪念地。近年来,新县注重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快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地改造提升步伐。与此同时,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绿色产业富裕百姓
四望红土地,万亩油茶园。新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深处,全县植被覆盖率超过95%,森林覆盖率达76.7%,城镇建成区绿化普及率达100%。其中,油茶林面积达31万亩,漫山遍野的绿,沁人心脾,这里就是一个"天然氧吧"。
"2009年,新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00个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2010年,被确定为河南省木本粮油试点县……"新县林业和茶产业局副局长李军说,2020年,新县茶籽产量1512万公斤,茶油378万公斤,茶油产值达6.05亿元。
3月4日,在新县周河乡熊湾村,记者见到了绿达山油茶资源发展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熊国勇。他告诉记者:"我们现有油茶古树群落26个,100年以上的油茶林有8万多亩。以前的油茶树长得太密集了,还需要砍修一下。通过低矮化改造,让油茶树达到通风、通光,油茶产量上去了,也更容易采摘。"
"我们不仅从技术上指导农户养护茶园,也不断寻找一些项目推荐给农户。"在熊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一间档案室里,熊国勇指着锁进柜子的档案,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有周河乡16个村所有签订农户的档案,里面有精准扶贫、有流转土地,"这才是我们真正的家业,项目和流转不能只是说在口头上,更应该让老百姓看到真凭实据。"
一亩油茶百斤油,脱贫致富盖高楼。李军说:"下一步,新县将按照县政府出台的《新县油茶产业发展五年行动纲要》,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立足新县资源实际情况,在巩固已有基础的条件下,实现提质增效,稳步发展,每年新造丰产林1万~2万亩,改造低产林3万~4万亩。"
到2025年,全县油茶园总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新造高产优质油茶林10万亩,巩固提升新品种油茶园10万亩,抚育改培油茶混交林为纯油茶林10万亩,改造老油茶园20万亩。充分利用好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逐步将20万亩油茶全部改造完成。以新县山茶油国家地理标志为纽带,将种植户、加工企业、营销商融为一个油茶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抱团发展。
郁郁层恋隔岸青,青山绿水去无声。油茶产业的不断发展,不仅富了村民们的口袋,更美了大家的生活环境,老区"红"变身生态"绿",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红绿相融铺就村民"金色"生活
在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创客小镇,一排排土黄色的土坯房错落有致、风光秀美。
这里是典型的豫南民居,多为土坯墙体、斜顶瓦房的独特建筑形式,它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房屋和周围山水自然环境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
"你眼前的这个小村落,已经有800多岁了。"田铺大湾景区管委会主任张冰说。
"以前村里82户,只有不到40人,穷得很嘞。"说话的是田铺大湾春临农家的老板娘许秀清,一提起从前的村子,许秀清就皱起了眉头。
2013年,田铺乡人民政府与田铺大塆村着手乡村建设,发展乡村游。乡里的领导找上了许秀清,想让她当个带头人,开一个农家乐。虽然有些犹豫,但渴望过上富裕新生活的她还是下定决心干起来。就这样,一家叫"春临农家"的小餐馆在田铺大湾生了根、发了芽。"现在一年能挣个一二十万元,最重要的是,孩子们都回来了,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强……"说起现在的美好生活,许秀清的脸上乐开了花。
山乡的"蜕变",也吸引了上海一家旅游公司的目光。他们在这里打造了"创客小镇",让昔日"荒芜气象"的小山村变成了古朴整洁的美丽乡村。
创新创意融入美丽山水,现代小店碰撞古老村落,田铺大塆把创业平台给了返乡农民和大学生,村民们既能入股分红又能在家门口打工就业,随着更多游客涌入,他们的日子也更加滋润。大别山的红与绿,化作今日田铺大塆的五彩缤纷。
像田铺大湾这种特色小镇是新县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县围绕"一镇一主题、一湾一特色"定位,构建"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发展布局,把全县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谋划,把乡镇作为一个景点来构图,把村庄作为一个小品来设计,确保每一个村落都由一个团队打造,每一处景观都由一班工匠雕琢,形成"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廊、村村有游客中心"的全域发展态势。
目前,新县打造红色旅游精品工程40余处,创建红色首府等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12个,5个景点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个景区入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工程,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
"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让新县的红色资源、绿色资源,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金’色生活。"新县县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大别山萃集了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基因。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淬炼出来的精神品质和优良作风。"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研究员李庚香说。
战争年代,大别山是中原抗战的"丰碑";和平时期,大别山是振兴发展的"样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何雄说,两种探索,内容不同,背景不同,却在时空变换中传承着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相同责任与担当。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