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 Dolphin

“便宜”,是永恒的生意经

淘宝等早期电商以低价压倒一片实体店,拼多多再以更低价撕开电商巨头的口子,李佳琦、薇娅高喊“最低价”,成为直播电商的带货“天王”、“天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因保质期剩余20%-50%的临期食品以低价销售,也催生出一个百亿市场,被称之为“临期经济”。

210万人撑起百亿市场

“买一送二”、“买二送五”、打一折、打两折等优惠活动正不断出现在线下临期食品专柜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西商界记者还通过电商平台搜索临期食品发现,原价10多块的进口曲奇售价不到2元,还有诸多进口零食价格甚至不到1块钱,月销量均有上千单。

截至4月14日,小红书内“临期食品”,相关笔记有1521篇。其中,最高收藏的一篇笔记为临期食品店铺推荐,收藏量达4.4万。

在百度贴吧“临期吧”里,相关帖子也超过2.3万。而豆瓣上,“我爱临期食品”小组创建刚半年,就有3万人加入,日常发帖分享自己购买临期食品的店铺和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期食品,正成为年轻人精打细算、享受低价高品、薅羊毛的目标对象。据2021年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挑选临期食品。

有市场就会有生意。在过去,食品行业对“临期”二字三缄其口,都更愿意用折扣、促销、清仓来暗示产品即将过期。但如今,超市内的临期食品专区、平台上的临期食品专营店、线下的临期小店在不断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艾媒咨询数据,预计2020年中国休闲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1000亿元。若以5%的库存计算,且这些库存都用去“二次销售”,那么临期食品市场就有500多亿。

对企业来说,临期食品本是产能过剩、经营不善或者产品不符市场的一种负担品。若能进行良好的二次销售,势必利于挽回部分成本损失。

看起来好像在临期食品这场生意里,买家低价薅到羊毛、企业处理了尾货,大家皆大欢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真正的“淘金者”是汇聚各品牌的临期食品中间商和店主。他们以1-2折的成本从品牌供货商手中进货,再翻2-3倍,以远低于原价的价格进行售卖,以极低成本入场,赚取高额差价。

从某种程度上说,供货商亏得越多,越是低价处理掉这批食品,中间商也就赚得越多。这也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临期食品这个行业里。

买家不少,卖家增多,临期经济被不断堆出了热度。

穷人的狂欢?

尽管买临期食品成为部分人的狂欢,但仍有诸多声音质疑,吃临期食品是否有害健康?

在常规情况下,临期食品顾名思义,临近保质期,属于仍在保质期内的食品,是符合安全食品的范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某些大型商超为例,因商超对食品的标准比较严苛,通常剩余50%-60%保质期的食品,也会被当作临期食品处理。此时的食品,是安全的。

但个别时候,由于储存不当,食品的保质期大幅缩短,出现还未到保质期就已经变质的情况。而乳制品等食物,越接近保质期,其口感风味和营养就随之下降。

另一方面,网购的临期食偶尔会遇到距离过期时间过短,甚至是过期才发货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导致了临期食品具备一定的风险性。随着健康意识的加强,这些风险也会被放大。虽然临期食品的接受度较之以往更为开放,但依然是小众范围。

更有甚者,市场出现“穷人才去买临期食品”的声音。以至于不少有购买临期食品习惯的消费者,也会自我怀疑。

在社交网络上,有帖子发问:“吃临期食品丢人吗?”,底下500多条评论多持否认态度。

“买到就是赚到”、“省点钱不香吗?”、“只是消费价值观不同”、“不丢人,但是不建议到处分享,省得别人吃坏肚子要怪你”,当然也有人承认“我买临期就是因为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购买临期食品多以学生、年轻打工人为主。而因为这届年轻人因过早的追求轻奢风,在个别消费上大手大脚,造成了日常生活只能节俭开支,热衷薅羊毛。

另一方面,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进口的临期食品有点像“有瑕疵的奢侈品打折区”,是尝试一些日常舍不得购买的昂贵零食的机会。

已成买方市场,行业仍需开发

有意思的是,临期经济从出现到火热才几年时间,就已经隐隐有趋渐饱和的势态。

记者翻看小红书笔记、知乎问答发现,在临期食品相关词条下,有相当多的是在介绍如何做临期食品的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b站,搜索临期食品,首页推荐最多的就是关于“临期食品的生意怎么做”、“如何寻找供应商”。相比种草推荐购买,越来越多的词条是关于如何赚临期食品的中间商差价。

买家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卖家数量就已经呈现高度增长。因为拿货的人多了,拿货的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原来1-2折能拿到的,现在也要4-5折拿货。

加之,临期食品中间商变多,竞争加剧,为了让商品赶在保质期之前出手,中间商们也只能让利再让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以良品铺子、来伊份等零食品牌,已经搭建好自己完整的临期食品处理流程,给予中间商可发挥的空间也在缩小。

临期经济的生意正变得越来越不好做了。但这个行业会消失吗?并不会。

临期食品一直是存在的,只是近年来,有诸多创业者把临期食品从传统渠道剥离出来单独运营,或许这些中间商运营者的形态或许会更改,但只要休闲食品依然存在,临期食品的市场就会一直存在。

实际上,在国外,临期食品的去处更为丰富,它们会被用去开临期超市,也会被做成救济餐,还会进行回收利用、变成化肥,变成沼气发电发热,也有的将临期食品回收加热做成即食食品。

总而言之,临期食品依然是一个有价值的行业,但从业者更应该思考的是,要通过这个行业,实现什么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