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类以优越的智力战胜其它动物,成为自然界的主宰。智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智力来自于哪里?

人的智力是大脑创造的:一方面表现为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表现为觉察感知能力。

比如,学习、思考过程就是逻辑(思考)与感知(理解)共同配合完成的。我们通过逻辑思维建立知识框架,借助感知对知识有了理解。逻辑思维是对知识关系的建立和梳理,感知能力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逻辑思维与感知能力共同配合才能实现对新知识的创造。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读书只是对知识的累积,提升人的逻辑思维;多行路可以开阔人的视野、深入体验,加深了人的感知、丰富经验。

通常,我们认为智力只是逻辑思维决定的。只注重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却忽略了感知对智力的影响。

然而,感知是人类智力的另一个指标,它也是产生智慧的源泉。如果抛开逻辑思维仅借助感知能力,人可以具备超越思维的能力。比如,直觉。在复杂混沌的状态中,逻辑思维无法实现的结果,借助感知能力——直觉,却可以得到答案。

任何一种感觉都会提升人的智力,所以,我们的“感觉”时刻在为我们创造智慧。

如何通过“感觉”提升智慧?

首先,充分打开自我感官。多感触、多体验。其次,提升自我感知能力。通过训练开启人体潜在的超感官能力。第三,培养在不同“感觉”环境中的学习方式。在愉悦、压抑、高兴、痛苦等不同感觉环境中提取“知识”、提升智慧。比如,沉寂在愉悦的音乐中时触发想象力,创造新知;处于极度压抑时静观内心,倾听心声;高兴时感受自然,深悟大道;痛苦时回溯时光,反察人生。第四,锻炼自我运用“感觉”学习和思考。比如,把知识转化为“感觉”,用“感觉”去学习知识(把物理或数学知识构建成一个可以感受的情景,在情景中感受数理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