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孟州市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市内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在孟州市的文化名人中,“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最被人称道,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一文一武一美一仙“指的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文: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792年及第后,先后为节度使推官、监察御史,德宗末因上书时政之弊而被贬。唐宪宗时曾任国子博士、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819年(元和十四年)因谏阻宪宗奉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时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文学上,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主张文以载道,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武:武松

武松虽是山东人,但与孟州却颇有渊源。当年武松被发配孟州,在孟州曾途经一座小桥,后人便将这座小桥称做‘武松桥’,桥头的村子也改叫武桥村。

《水浒传》中的武松的确与孟州有着不解之缘。在孟州境内的十字坡险些被母夜叉坏了性命,但也由此结识了孙二娘、张青两口子。在快活林,怒打将门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美:潘安

中国历史上千古相传的美女无数,西施、貂蝉等四大美女。但是,如果说起中国历史上的美男,恐怕只有一个,那就是潘安了。实际上,潘安除了貌美之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事:他从小便因才华出众被称为奇童;他曾是西晋著名的文学家,位列晋文人“二十四友”之首;他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清丽唯美的辞赋风格。潘安在孟州大地上也曾留下一段佳话。

潘安名岳,字安仁。出生于公元247年,祖籍今河南省中牟县,但从他父亲起就住在巩县了。18岁时,潘安即到朝中任司空掾。

公元279年,潘安出任河阳(今河南孟州)令。上任初期,潘安就到处了解情况。他在寻访中发现,河阳县西北边是丘陵,东南边是黄河滩,良田稀少,每当风起,黄沙弥天,成为河阳一害。而西北部的丘陵地带虽能种植,却是靠天收成。潘安根据当地的土质,让老百姓光种桃李。在潘安的号召下,几年间,河阳的山涧河边、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等,都栽上了桃李、花卉。两年之后,河阳大地遍地桃花,香飘百里之外,被誉为“河阳一县花”,也有人干脆称河阳县为“花县”,河阳百姓从此富裕起来。

潘安在河阳任县令四年,治县如种花,他总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改革政令,全县的治安状况也令人称赞。

如此,后世用“河阳一县花、花县令”等代称潘安,这也是中国最早“花样美男”的出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仙:韩湘子

韩湘子,字清夫,是古代汉族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八仙之一,拜吕洞宾为师学道。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

韩湘子是道教八仙中比较年轻的一位神仙,也是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根据历史记载,他本来名叫韩湘,是唐朝(618-907年)著名的大文学家韩愈的侄孙,生性放荡不拘,不好读书,只好饮酒,世传其学道成仙。曾经考取了进士并担任过唐朝时期中央政府的官职。

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代人的事迹糅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故事。据说他成了神仙后,还曾经试图说服叔叔韩愈进行修炼,但遭到叔叔拒绝。在民间的形象中,韩湘子是一位擅长吹奏笛子的年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