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黄婷
实习生 王翌萌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宋金峪

经过40年改革开放,东莞实现了从农业县到国际制造业名城的巨变,如今正向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4月15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松山湖科学城。在这里,东莞智造已经日趋成熟,开始结出累累硕果。

2020年1月17日,“请叫我松山湖科学城”的文章刷爆朋友圈。中子科学城正式更名为松山湖科学城。在此之前,依托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推动松山湖建设中子科学城,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散裂中子源(CSNS)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在东莞建立一家“中子工厂”意味着在这里将通过特殊的装置“收集”中子,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以及新能源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

2018年,CSNS在建成,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使我国成为继英国、美国、日本后全世界第四个拥有脉冲式散裂中子源的国家。在CSNS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以来,装置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取得了多项成果,已在Science、Nature Communication等期刊发表文章,为部分国家重大需求和产业界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散裂中子源是各种高、精、尖设备组成的整体,装置各项设备的批量生产在全国近百家合作单位完成,设备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有力促进了我国相关科技领域高科技的发展。

更名后的松山湖科学城,在东莞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出台多项政策下,已经协同深圳共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平台。

在这一平台上,除了散裂中子源,记者也走访了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一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同时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室内的部分科研成果

近三年来,实验室的四大板块基本完成,已布局十大前沿科学研究方向,引入25个创新样板工厂团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论坛等国际会议20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重大项目、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6项,总经费约4.2亿元。

在实验室的样板工厂,记者看到最新锂电池材料的研发与生产车间。在电动汽车赛道大热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锂电池成本与续航能力的问题,成为全球研发的热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告诉记者,锂电池的研发主要是对材料技术的控制。在这里早就从2015年开始进行最基础研究开始,目前已经有研究出成果出炉,目前样板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已经可以一天生产500公斤。

“然而此时的产品并不是商品,科学家也不知道怎么成立创业公司,将产品成果转化。”黄学杰表示,在这一阶段,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与一些企业成立联合基金将对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从而完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整个产业链培育。“三年之后,新的锂电池技术将实现量产,届时电动汽车成本在续航里程不变的情况下,成本将下降30%。”(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吕航

审签| 郑宗敏

实习生| 李婧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