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日新月异,道路更新迭代,交通的便捷在带来客流、物流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周城村的一个小院里,新信息的冲击下,传统艺术与创新思维在这里发生了艺术的碰撞后完美结合。

 大理扎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扎染

近年来,随着交通的逐渐便利,大理旅游业的逐步发展,大理本地的民族传统文化——扎染,逐渐被更多人知晓,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艺术品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爱好等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即使占有旅游优势,白族传统扎染艺术在传承及推广上仍然出现了一些难题,从事扎染事业的年轻人也越发少。这也给扎染爱好者及传承人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是时候转变扎染产业发展形态了。如何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散发生机?张翰敏——白族扎染技艺洲级传承人想到了创新延续。

“我从小就是在这个院子里长大的,那时候村里的阿姨们总是边说边笑地做着手上的扎染,这个景象一直印刻在我心中。”扎染工坊里张翰敏向记者介绍,“几年前,村里一位会织布的奶奶去世了,我们到她家时,她的织布机上还有一匹未织完的布,那时我就想,不能就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就这样断了。”2012年,张翰敏辞掉了北京的工作,回到她的家乡周城成立了蓝续,一家以白族扎染为核心发展项目的公司。

 大理扎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扎染

如同修路一般,变则通。走入张翰敏生活的小院也就是她的扎染工坊,展出的商品不乏钥匙包、挂坠、笔记本、镜子这些年轻人喜爱的商品。“我们的卡通挂件卖得很好,时常需要定制。”工坊的工作人员何云杏笑称,“我们的产品十分符合时下年轻人对个性的追求,我们的扎染的衣服、围巾等都是独一无二的。”张翰敏一直坚持传统与时尚的结合,她从扎染纹样、色系和样式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这使得她的产品十分得市场青睐。此外,张翰敏还与商场、酒店等展开了合作,不断尝试推广和营销扎染产品。

 大理扎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扎染

“传统技艺是我们传承发展扎染技艺的根源。”张慧敏称。现在小院的各个角落里,有人织布,有人调色,有人扎花。扎染工坊里年纪最大的一位工人是80岁的织布奶奶杨灵发,也是村里年龄最大的会织布的老人。“我跟着奶奶学了一段时间了,现在也已经掌握了一些款式。”何云杏是杨灵发的三位徒弟之一。张翰敏介绍:“一件扎染产品的完成总共需要12步,织布便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计划将整个制作流程都展示出来,让游客更直观的了解我们的扎染艺术。”

 大理扎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理扎染

周城位于高速路旁,村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村内还有快递站,游客前来体验制作以及购买扎染产品都十分便利。游客的涌入,商品的输出,给周城的其他村民带来了扎染产业大有市场的信息。“现在村里大概有20多家扎染工坊,比我们刚创业的时候多了好些。”张翰敏介绍。

云南网记者 何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