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出自央行的一篇工作论文“意外”地成为了互联网焦点所在。为什么说这完全是个意外?这篇论文出自哪里?为什么说它漏洞百出?为什么说这样的结论,理工科不能接受?文科生真的太多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为什么是个意外?

一、为什么是个意外?

这篇论文的题目是《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说的本来是人口问题。可它窜红却是因为论文当中的一句话,“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从对人口趋势的判断变成了对文科生的歧视,你说这画风转得有多快?你说这是不是个意外?

二、这篇论文出自哪里?

二、这篇论文出自哪里?

这篇论文的作者陈浩、徐瑞慧、唐滔和高宏都是经济学博士,都是央行金融研究所的专业研究人员。文章从人口变化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和国外的经验教训入手,结合中国的人口现状提出应对策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为什么说它漏洞百出?

三、为什么说它漏洞百出?

我们不去评判整篇论文,就针对文中的这一句话说说它的漏洞。这句话是一句结论性的话语,主语是“东南亚国家”,现象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是“文科生太多”。整句话存在三个逻辑缺陷。一是东南亚国家情况参差不齐,你究竟指谁?二是哪些国家才能算中等收入陷阱?三是文科生太多的原因站不住脚。

四、理工科为什么看不上?

理工科是讲究实证的,做结论是要有论据支撑的。东南亚国家之中,新加坡绝对属于发达国家之列,人均GDP超过6万美元,文莱的人均GDP也超过3万美元,马来西亚超过1万美元,比我国还略高一些。这些国家你能说他是中等收入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挝、越南、东帝汶、柬埔寨、缅甸等国家人均GDP还不到3000美元。这些国家还没有脱贫呢,怎么能说是中等收入呢?

说“菲佣”这个词大家应该很熟悉,说“菲佣”有很多拥有本科学历,就有很多人不熟悉了吧?菲律宾的高等教育资源,论密度还要超过中国。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数量就超过1000所。但菲律宾不够强大,根本没有钱发展理工科。对这种国家来说,文科生多不是国家落后的原因,而是国家落后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文科生真的太多了吗?

五、文科生真的太多了吗?

说完了论文本身,聊完了东南亚的状况,咱们说回国内的情况。总有人说理工科要强于文科,事实是这样的吗?我们的文科生真的太多了吗?

近几十年,咱们的大学对理工科的重视程度一直要超过人文社科类专业。大学里培养的理工科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人文社科类专业。你了解这么多理工科人才的去向吗?他们真的都在理工科的领域工作或者进行研究吗?答案是否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化环材成了学生们眼中的四大天坑,学生们都不想学,毕业生留在本领域之内的非常少。那别的领域呢?数学,物理,化学这种基础学科的毕业生,由于科研岗位较少,对口工作难找,很多名校生都涌入了中学去做老师。机械,自动化等领域就好过吗?看看自己的周围有多少传统工科的学生,在大学自学计算机课程,想去找电子,计算机,互联网领域的工作?现实情况很简单,就业市场对于理工科人才的需求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优化产业结构,而不是讨论文科生,理科生谁多谁少。让绝大部分文科生去学理工科吗?本身已经卷得不行的理工科领域,不是会卷得更厉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学科的特点来说,人文社科类专业和理工科专业各有所长。从短期就业来看,理工科专业的就业平均薪酬的确要超过人文学科的专业。但人文社科领域的人才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理工科可以靠引进,人文学科只能慢慢花心血去培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动辄持续几十上百年。人文社科领域的强大,对于撑起祖国的脊梁,传承祖国的文化是有极其重要意义的。

负责任地说一句:没有文科生,就没有新中国,你品,你细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认为中国文科生多吗?你认为人文社科专业该砍掉吗?你觉得这篇论文靠谱吗?来评论区聊聊吧。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你就像风一样经过这里,愿你停留的片刻温暖舒心。原创不易,点个关注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