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德军损失惨重,但凭借1941年德国雄厚的人力和物力,单纯补充上东线的缺额,还算不上非常困难(当然像苏联那样快速扩充是办不到的)。德国的军事工业产量虽然与技术兵器的损失之间存在一定的缺口,但基本上还能保证前线部队70%以上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东线德国军队来说,真正的问题还是在于其后勤运输能力的薄弱。一般认为,德国军队在进入苏联时只带了2~3个基本携运量,加上20个师用途未定的储备物资。但这点物资和部队迅速的消耗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一个德国装甲师每天消耗的物资就要300吨,这样的师在东线有将近20个;其他类型的师每天需要物资200吨,这样的师有大约一百二三十个。一天下来,这140到150个师就需要消耗3万多吨各类物资。而除了这些师以外,东线还有大量的德国陆军独立部队和庞大的航空部队。要维持这些部队的战斗力,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像其他情况一样,人们往往把德军在后勤上的种种失误也归罪于希特勒,但实际上这位热衷于指挥作战的纳粹元首一般情况下,不是很喜欢过问具体的后勤工作。在这方面,德国的军事官僚部门:国防军统帅部、陆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等,基本上具有完全的权力。但在这些自视甚高的将军及其官僚班子们的领导下,东线的后勤工作被搞得一团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后勤组织方面,德国人把他们的运输部门莫名其妙地分成几块。军用和民用的铁路、水路运输,由国防军统帅部运输总监盖尔克将军负责。他同时也是陆军运输部长。但海军和空军的运输却不在他的管辖之下。而且陆军战区的汽车运输指挥权也不归他,却由陆军总司令部军需部长瓦格纳将军负责,提供给陆军的物资也由这位将军来保证。

即使在盖尔克将军负责的陆军铁路运输领域,也在军方必须和民政铁路部门“协作完成”的规定下被弄得非常麻烦,因为管理通向东线铁路的德国驻波兰总督弗兰克,不怎么把前来和他协调的盖尔克放在眼里。虽然前线战火纷飞,军情吃紧,但这位纳粹总督直到1941年11月才允许在其地盘内给予军用列车绝对优先的地位。纳粹德国的山头主义即便在生死攸关的军国大事面前也是毫不退让的。但另一方面,事后成立的德国官方调查委员会也认为,军队对铁路运输的管理实在太糟糕,所以还是把权限都交给民政铁路部门。不过这是后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德国的野战部队,虽然从连一直到集团军都设有完善的后勤管理系统和部队,却非常奇怪地没有在集团军群一级的参谋部内设立供应管理部门。而德军各集团军的军需军官只听命于军需部长派到各集团军群的军需工作队队长,集团军群司令部除了配备2名后勤参谋,对各种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外,基本上不参与后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