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是临床评估肾功能常用的一个化验,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肌酐的涨幅,总是揪着肾友们的心。

在临床上经常有肾友问类似的问题:“医生,我现在血肌酐已经高了,怎么办?会不会得尿毒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回答!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肌酐。

各个医院对于血肌酐的正常范围的衡量标准均有所不同(肾友比对前后血肌酐变化需在同一家医院测量),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μmol/L,我们成人男性血肌酐大概在80umol/l上下波动,女性大概在60umol/l上下波动。

通常血肌酐高代表肾功能较差,但这并不绝对,因为血肌酐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些人血肌酐偏低并不一定代表肾功能很好,血肌酐偏高并不一定代表肾功能不好。

发现肌酐超标,一定要重视去肾内科就诊。但需要明白的是,肌酐高不能直接等同于肾功能不全。

每个人的正常血肌酐值,差别很大。肌酐受肌肉含量的影响,不同肌肉含量、饮食习惯的人,肌酐值也会不一样。并不是所有的肌酐偏高,都是肾病或者说是肾功能不全。肾内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一些年轻小伙子,肌酐100、110这类的水平,但实际上肾没毛病。

肾友需要了解的是,正常情况下,肾友血肌酐虽有小幅度的上下起伏波动,但总体而言相对稳定,不会大起大落。所以,随访期间,肾友们不用羡慕别人的血肌酐值,要和自己比,不要老跟别人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比如说,一个人血肌酐从平时的50上下,突然涨到100,意义很大,这个涨幅很可能代表他/她的肾脏出现急性肾损伤。但对于另外一个人而言,肌酐100只是他/她平时的正常值,本来就不是一个水平线,比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说,血肌酐涨幅代表的肾功能变化,是相对而言的。具体问题,还得具体分析。只要肾友复查的血肌酐,在自己基线范围内保持稳定,就已经很好了。

建议: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6个月复查血肌酐,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复查的次数要多一些。

病情稳定的患者,每3-6个月复查血肌酐,病情不稳定的患者,复查的次数要多一些。

血肌酐检验会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羟苯磺酸钙,酶法测定血肌酐受影响,造成血肌酐假性降低。

检查前大量食肉,可引起血肌酐升高。

服用肌酸补充剂。一些人服用的保健品含有肌酸成分,可引起血肌酐升高。

服用某些药物,如H2阻断剂,西咪替丁片;抗心律失常药,决奈达隆;抗生素,甲氧苄啶;HIV感染治疗药物,可比司他等,可以引起血肌酐升高。

面对血肌酐升高,肾友常常容易紧张,害怕发展到尿毒症,从而病急乱投医,分不清轻重缓急。

其实 ,并不是说发现血肌酐高的肾友就一定会面临尿毒症,关键在于后续的控制情况,肾友们不要过度悲观,只要我们能做到以下几点,一般是可以将病情控制到稳定范围的。

1.及早诊断、规范治疗很重要,切勿病急乱投医!

2.剩下的肾功能省着用!把损害肾功能的“坏分子”如蛋白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贫血、酸中毒、高钾等控制住。

3.严格控制饮食。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少熬夜等等。

已经肌酐高,光焦虑没有用。把生活和治疗方方面面都落实好了,争取达到一个疾病稳态,肾病才有望不再进一步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