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些人看着侠肝义胆,实际上内心却腐烂了,虽然有时候看起来这种说法看起来比较偏激,但是确实是有其存在的道理。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郭松龄,他实际上是一代将才,但是人们对于他的评价却不是我们所想象的这样,“大仁大义”郭松龄,为何电视剧美化他?为何智者都嘲讽他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大仁大义”的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郭松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相之才郭松龄

郭松龄的祖上就是有很了不起的人物,曾经平定过安史之乱还收复各大城池,在历史上一时八面威风,而作为后人的郭松龄这一代实际上已经没有这样的丰功伟绩了,随着朝廷的没落,郭家也渐渐消失在历史中。

郭松龄的父亲原本是想要光耀门楣的,奈何实际的家庭情况并不允许,所以最终郭松龄的父亲选择了回到家乡的私塾教书,而郭松龄的母亲更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不过二人朴实善良,还经常帮助其他的困难家庭。

郭松龄的小时候并不是一直在读书中度过的,他12岁便辍学了一直到19岁的时候才又重新回到学校接受教育,然而还没有读完书日本的战争就打响了,他也再一次的被迫中止了学业。

孙中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战争爆发的时候,郭松龄是很受触动的,他看到老百姓所遭受到的迫害心里很难受,当时还年轻的郭松龄有着青年的热血,因此他也冒出来了一些要拯救国家成为一个大仁大义的人的念头。

人一旦有了心思就会为此而努力,终于机会来了,郭松龄抓住了来之不易的机会有了进入中国陆军大学学习的机会,并且通过奋斗他成绩优异一直读到了研究生的学位,之后他便利用所学追随了孙中山先生

然而随着孙中山的运动失败,郭松龄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个人那就是张作霖,由于自己本身的能力,回到老家后郭松龄就被张作霖招到了麾下,不仅在学校当了教官也给张作霖的儿子做家庭教师。

张作霖的大儿子原本是一个不服管教的人,但是在郭松龄的严格教导下,渐渐地,张作霖的儿子也开始敬重和佩服这位老师了,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大仁大义之人。然而郭松龄真的是他口中的大仁大义吗?

张作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光短浅,注重功名利禄

随着张作霖对他的信任逐步增加,郭松龄后来成为了军队的军师,他也就因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可是在军队中就不像是教书那么简单了,原以为会很顺利却根本很难获得军心,他的很多方式在其中也无法起作用了。

在一开始的时候,张作霖对于儿子的这个副手是十分满意的,在郭松龄的帮助下,张学良的确是打了不少胜仗,渐渐地,郭松龄的地位就仅此于张作霖和张学良了,也是可以说一不二的地位了。

由于张学良对于郭松龄的依赖十分严重,导致之后郭松龄变得有一些骄傲自满,认为自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也因此他渐渐地开始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总是一意孤行的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

张学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第二次的直奉大战后,郭松龄开始与姜登选抢功,毫无谦让和谦虚的思想在。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事情,为后面埋下了伏笔也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郭松龄会被杀害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这一次中对于论功行赏的事情郭松龄是觉得不公平的,很多人会认为这也是郭松龄选择造反的主要原因,他还是很看重自己的利益的,实际上在这一个方面我们就已经不能说他是一个大仁大义的人了。

之后郭松龄便开始了他的造反计划,但是张学良一直到这个时候都是很信任他的,毕竟自己的父亲教导自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一直到郭松龄真正开始起兵他还是想着要用情谊劝回郭松龄。

姜登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反无谋,一败涂地

在郭松龄起兵造反的时候,还打了一个旗号,说是要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然而这只不过是对外的说辞罢了,实际上他只是想要拿回那些本该属于他的利益而已。造反本身就是一种很不义的行为了。

很多人会觉得张作霖实际上是对郭松龄有知遇之恩的,而同时张家父子也是给了他足够的发展机会和发展平台,实际上他应该懂得知恩图报,又怎么能做出这种为了一点自己的利益就恩将仇报的事情呢?

原本打着这样的旗号会有很多的支持者,奈何郭松龄并没有什么智谋,当时他选择造反的这个时候正是张作霖势头正旺的时候,既是造反,又怎会那么轻易地就成功,一旦失败了失去的就不只是现在的这些了。

没有选择一个好的时机又没有选择一个很好的攻打策略,这都是导致郭松龄一败涂地的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他自己多么的有能力也是注定不会成功的,最终郭松龄被张作霖枪毙在了河边并且暴晒了三天才得以入土。

影视剧中的郭松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松龄的下场让人唏嘘,但是实际上这个结局完全就是他自己造成的,空有一身的本事却没有相匹配的智谋,再加上他本身是一个很注重眼前利益的人,不会考虑长远的发展,这些让他最终落得了如此的下场。

了解历史的人对于他的评价并不好,但是在一些翻拍的影视剧中,却将郭松龄的形象描绘的十分英勇,将这整个人的形象进行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实际上这是不符合史实的,很多东西我们就是看个热闹而已了。

影视剧中的郭松龄是一个大仁大义并且还有着大忠大勇的正面人物形象,但是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说他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虽然他很聪明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将相之才,但是说他忠义真的是无法和他的所作所为相匹配的。

历史上很多人本是应该获得很好的发展和结局的,但是却都被自己短浅的目光和所谓的欲望打断了自己发展的道路,最终都没有获得好下场,这样告诉我们无论我们有多高的能力都应该有相匹配的境界和眼界,否则空有天赋和能力也无法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