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摄影报道

随着全国各个地普通高中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学科的育人、考试的选拔功能被深入解读。新课程改革如何改,新高考如何变,关系到千家万户,千万学子。

4月16日,成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暨“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研讨会在棠湖中学举行。教育部教材局专家申继亮以《新课程新教材与育人方式变革》为题,解读了课改的意义、学科的功能、新高考的导向以及在高中教学的应对。他表示,考试最终体现的是新课程理念。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命题是改革重点。

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各个学科的课程改革都围绕着育人,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核心。 他以思政课为例,这是普通高中所有学科中内涵最多的学科,包含了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伦理学等,学生为什么要学思政课?申继亮表示,思政课解决信仰、价值观立场的问题,他甚至呼吁思政课一半的时间通过活动来体现。他也特别提到,学校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要关注学生的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职业取向等。

在新高考的改革中,命题是改革重点。首先,新高考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这从命题的素材选择就可以看出。从单一学科考察变成覆盖到多个学科领域,这在近几年来的高考题中都有体现。比如,2019年高考数学“维纳斯题”考察了数学和艺术,而语文高考作文题,也融入了劳动教育的考察。

第二,他还特别强调了高考关注的关键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考察。阅读,不单是指做语文里的阅读题,而是对所有学科试卷的阅读能力。另外还有归纳概括的能力、面对大量信息删选有用信息的能力等等。“从一堆冗余混杂信息中选出有用的信息,背后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除此之外,高考还关注应用写作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考察。“高阶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等,这在今后的考察比重会越来越大。”他以高中语文课文《兰亭集序》教学为例,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全面分析、理解作者的思想要义,到如何欣赏、评述作品,再到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学习自己写序。

他强调,新课改、新高考都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在育人中要眼中有人,要让学生为理解为什么这样学,要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明白知识的价值,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