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由言真说社会原创手打,尊重版权

手机,方便了沟通和信息化,但确实让人头疼。孩子痴迷,家长糟心,老师头疼。这个问题,近些年困扰了所有人。有人说,这是精神鸦片,其实一点都不为过。尤其是对学习成长中的孩子,可以说绝对弊大于利。对此,我们真的没招了吗?

14岁女孩因“手机事”跳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郑州某私立名校一名女中学生跳楼事件引起了舆论热议。据悉,坠楼死亡的女生今年14岁,是该中学一名八年级(初二)学生。事发当日,班里有同学向班主任反映学生胡某将手机带到教室。

随后,班主任将胡某叫到办公室了解询问,该生情绪激动,班主任通知其家长协调处理。胡某拒不承认自己将手机拿到了教室,随后,班主任离开办公室来到教室,结果拿到了胡某的手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个时候,班主任还未返回办公室,胡某已经离开,不知去向。接下来,悲剧便发生了,这名学生竟然跳楼了,最终,进医院抢救无效身亡。14岁女孩,在大好青春年华决然地用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令人悲催而遗憾。

痛失女儿,家长难以接受的伤痛,谁都应该理解。各方面也应该妥善做好善后和家长情绪的安抚,减少他们的伤痛,或许这是唯一可以做的事情。

沉溺手机,成为受害面最广的不良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惋惜和痛心的同时,更要为这种现象关注,甚至尽可能去探索其本质成因。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染上不良习惯,终究会“很受伤”,包括身心健康,心态和情绪等的伤害。比如吸烟喝酒、甚至染上毒瘾等。而对于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所有人,最容易上瘾,且受害面最普遍的,我想,当前应该莫过于手机等电子产品。

有人说,想害掉一个孩子,请给他一部手机。这一点都不为过,手机会让他漠然世界,失去世界,更重要的是不由自主地失去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家庭,回到家里,父母躺在沙发上,一边趴在床上看手机,刷视频、玩游戏,一边训斥着自己的孩子写作业。这样,手机更加成为了孩子的奢侈品。一有机会,便不会放过,在学校,也不会,甚至在学校,机会更多。所以,家长以身作则,比什么更重要。因为你的不良习惯,也潜移默化地侵蚀了自己的孩子。

该出手了,全社会行动起来,力争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括各种签到领红包、领现金、领金币等,各种浏览积分,各种闯关升级游戏,这些都是有足够诱导性的东西,同时也考验着很多人的智商和定力。然而,很多人的智商分在这方面是不及格的,尤其是未成年孩子,受其害更大。所以,对于这一切,有关监管职能部门该出手了,应对其整顿控制。要让网络、手机、信息与人方便,对人更有利,而不是促其上瘾,让其离不了。

在学习成长中,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体现孩子各方面能力和因自己努力获取荣誉的机会。让他们在手机和网络外的能力被承认和肯定,并找到乐趣。而不是仅仅在学习成绩上,因为考试第一名只有一个,后面的都会有“挫败感”、或“不如人”的体会,培养自信,而不是打击自信,才是培养阳光青少年最重要的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明白,老师阻止并教育孩子看手机,初衷和目的都没问题。我们不能一出事就往老师教育方式上寻找责任和悲剧补偿,老师教育方式不对该咋处理咋处理,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不要犯低级错误,才是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