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常说,"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所以,他把兴办学校、挖掘培养人才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去完成。

他一辈子,忠于国家、忠于人民,为官,他高风亮节、利国便民;为臣子,他公忠体国,廉政无私;直到离开世界时,他也"家不增一亩"。

谭嗣同评价他:"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

《申报》赞扬他:"固卓乎近数十年汉大臣中不可多得之人才,抑亦光绪朝三十四年有数之人物也。"

百年前,中国一名人临终前悲叹道"我死后,中国可能要灭亡了"。他是张之洞。张之洞,是诤臣、能臣、良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订不平等条约,清流派领袖上书

张之洞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被重用。在光绪三年,这年张之洞被任命为文源阁。光绪五年,补司业,补授左春坊中允,转洗马。转折就发生在这一年。

那年,由于俄国占领新疆伊犁,清政府派左都御史完颜崇侯到俄国谈判归还伊犁。崇厚愚昧愚昧,他与俄罗斯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这对国家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在这个条约中,伊犁被收复,但它的西部和南部边界被沙皇俄国切断。伊犁当时处于被俄罗斯包围的危险境地。消息传来时,一片喧嚣。

在张之洞上书的《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中,分析了俄罗斯的协议中有十条禁令。他要坚持改变协议,建设军事装备,推迟协议,要求对崇侯的罪行进行治罪处理。

他被慈禧和慈安太后召见,并授权他随时到宰相衙门会商。他与张培伦、陈宝琛共同起草了19份纪念册,并就如何提高士兵工资和防务准备提出了积极建议。

当时,张之洞、宝廷、张培纶、黄体芳被称为翰林四谏,号清流派。而其中,张之洞是清流派的领袖。

在中俄谈判中,张之洞的政治声望提高了,也因此得到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光绪六年,他被任命为翰林院侍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慈禧太后注意,能力得到展现

感动慈禧开始注意到张之洞的是曾国权的变故。有人说,保卫西北非常重要。左州献身新疆,值得称赞。然而,曾国权被任命时,并没有离开。

而且,他家里经常有变化,所以他不应该有任何多余的思想和精力来处理西北的问题。魏晨认为谭仲林是陕西最合适的人选。此外,左州放下张尧是忠心耿耿的。他可以和谭仲林一起去西北。"

这时,张之洞站起来保护彭玉林,这和慈禧的想法相吻合。慈禧早年对刘昆义很不满,但由于刘昆义是朝廷的老官,在朝廷有很高的声望,所以不能得罪自己。

张之洞出来,正好迎合了她的想法,帮她解决了大问题,这就是慈禧开始重用张之洞的原因。张之洞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他在吴门冤案和东乡惨案中处理有序,慈禧看到了他的能力,也发现了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心君主,担当大任

鸦片战争爆发40多年后,满族陷入了绝对的危机。幸好,曾国藩挺身而出,整顿国家帐目,扫荡起义。他因此提升四级,一时间震惊了所有人。

道光死后,曾国藩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国家大事上。他训练有素的军队扫荡了所有的国内起义,成为清朝的中流砥柱。

在清末众多名臣中,曾国藩的贡献是无法掩埋的,但他的才华与地位让慈禧太后感到了忌惮。

因为朝廷以上怀乡地区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曾国藩继续下去,必然会让他控制朝廷以上的权力,但当时掌管朝廷权力的慈禧自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

作为统治阶级,他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来管理法制和制衡官员权力。这时,张之洞被慈禧太后选中,慈禧太后选择他来制约曾国藩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生为国的四朝元老

被慈禧重用后,张之洞直接颠覆了人们心中传统文人形象,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证明了他有着非常优秀的能力。

张之洞服役后,他十分为慈禧太后着想,慈禧也因此更加重用他。后来,他一夜之间连升四级位置,甚至可以与曾国藩相比。张之洞迎来了自己的巅峰。

如今身居高位的张之洞,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奉承。然而,飞涨的地位并没有让他在官场上迷失自我,他仍然做着本职的事情,想的仍然是人民疾苦。

当时山西官员腐败,人民生活十分艰难,并且鸦片的流入使得民不聊生。仅仅三个月后,朝廷就任命他为山西巡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担任山西巡抚的张之洞一上任就勤考吏属,振作革弊,罢免了当地腐败的县令,奖赏为民的好官,他大力推荐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了仓库。

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他主张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校(武汉大学的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的前身)、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北工艺学校(武汉科技大学的前身)等。

在工业方面,汉阳钢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械厂相继成立。八国集团联军攻打大沽堡时,张之洞与两江总督刘昆义就"东南互保"问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谈判,镇压了唐才昌、林贵、秦立山等独立势力的起义。

张之洞一生忠于国家、爱护百姓,为世人所钦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运尽矣,他死后,国家灭亡

宣统元年六月,张之洞病重。在他去世前,与他意见相左多年的摄政王也载沣亲自去探望他。张之洞是四朝元老,甚至在他临终的时候,他也在考虑拯救清王朝。

他再三告诫当时的统治者,要爱护百姓,听取民声。四代元老临死前,仍然记挂着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痛苦。

但是摄政王载沣却毫不在意地说道:"不怕,有兵在。"他感叹"国运尽矣",意思是,国家就要灭亡了,这位老臣在此时也无话可说了。

带着悲痛,他离开了这个世界。在他去世仅仅两年后,他极力维持的这个晚清帝国在武昌城头的枪声中,轰然崩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