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松柏、亭亭如盖;革命记忆,英灵如在。在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里,松柏之下12位革命英烈长眠于此,随沧海桑田、岁月更迭。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忆七十三年前解放前夕那血雨腥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十三年前,当时的曹集区人民政府临时驻地设立在地处淮河中游左岸豫皖交界处的郭圩孜,境内沟渠纵横,芦苇荡、荻柴丛比比皆是,复杂的地形吸引了周围众多土匪在这里鱼肉乡里,被当地村民戏称为“九九、八虎、十二狼(郎),河东还有两只羊(杨),军师名叫郑先生,陡河沿坐着个靠山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末,曹集区人民政府对周围土匪进行了围剿,这次围剿成功逮捕部分土匪头目,有力打击了匪众的嚣张气焰,为巩固新生革命政权、支援淮海战役前线立下汗马功劳。

不料报复心极强的土匪,趁着淮海战役尚未结束,前线部队未归、后方力量薄弱之时策划了一场暴动。1949年元月17日,趁着夜色,一群土匪偷偷摸到了郭圩孜周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民郭其兴说:“这地方,本身进不来,主要是有叛徒,叛徒是个班长,叫郭华凤,带着一个班14个人都叛了。一根烟的功夫之后他们集合在那边泥巴路,有2000人左右,亮火跟星星一样,俺在路那边望着,感觉马上要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睡梦中的同志被惊醒后,拼死抵抗,怎奈何事发突然、最终因寡不敌众,除少数同志突围外,牺牲23人、负伤5人,时任区长的陈刚、副区长的石英等20余人被俘,枪支弹药全部损失!

面对这一突发事件,当时的颍阜大队、固始县大队和于集区队奉上级命令迅速集合,清剿这一带的土匪。最终,在解放战争胜利的捷报声和地方武装的强大攻势下,土匪被成功镇压,被俘同志也被成功解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圩孜惨案发生8年后,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建立,12位烈士安葬于此。受当时条件所限,初建成的陵园较为简陋,园内纪念碑仅有6米高。随着时间推移、日晒雨淋,当初简陋的纪念碑受雨雪风霜的侵蚀已逐渐破损,于是当地又对其进行了历时两年半的修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起当时参与修整的工匠李文怀为什么来修纪念碑、甚至拉着全家一起来时,老人说:“就是要让后人记住这些革命先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烈士陵园内,今年97岁的守墓人邵国民,也是一名革命英雄,他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转业回到地方后,于1959年来到了这里,做了一名默默的守墓人,这一做就是62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国民说:“我是当兵的,我要是在外面也是跟他们一样,这些烈士,我心疼他们,我在这修修、看看。”

为生民立命,逝者已矣;

继先辈精神,生者如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曹集镇革命烈士陵园已成为当地一处革命红色教育基地。缅怀革命先烈,是为了激励后人不忘革命先烈走过的路,继承他们的遗志,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未来。

来源:阜南新闻网乙严张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