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避免的世界潮流和价值取向,学会合作也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和重要支柱,那么如何在研学课程中开展合作学习呢?

一、基于合作的问题化学习

1、合作可以发现问题

合作的学习环境能够让学生更安全地表达自己的问题,并在交流中澄清问题,在互学中生成新的问题。

学生通过建立研学小组来展开合作。构建研学小组是为了完成研学课题的学习共同体。研学课程合作学习时建议异质分组,教师可综合学生的性别、性格、特长、合作能力、参与程度等因素,让组与组之间拥有平等的竞争起点,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有平等的学习权利;小组规模一般控制在4~8人,人数太多不利于集体讨论研究,人数太少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成员确定后,教师可采用民主评议、教师任命、轮值担任等方式,确定小组长和其他职务,激发学生的领导意识并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

2、合作可以聚焦问题

以学生的问题为起点、研学的问题为基础、教师的问题为引导,“三位一体”聚焦课堂核心问题。合作的价值就是共同来判断最重要的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他人不同的视角。其具体的学习过程包括独立思考判断最重要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反思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并尝试整合问题,在全班交流核心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分类、合并、归纳,最终形成一个共同探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常需要思考:

自己最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对于学习内容而言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

对于学科而言最重要的本领是什么?

本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对于研学导师而言,预判核心问题的思考路径通常如下:

一问课程中的核心知识是什么,

二问知识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三问本课/本主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合作可以构建问题

构建一个系统化的问题需要有一定的思维逻辑,并且再构建过程中,要以学生自主建立为目的。再构建问题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每个成员都要参与进来。这个学习过程包括进行独立思考、然后分析问题、一起合作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终由老师引导来解决问题。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将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分开,主次问题分别要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些都要考虑设计到,可以让学生们尝试将自己的问题系统画出来。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小组成员一起讨论解决,了解每个人的问题,在保留自己思考的同时,加入新的思考。

4、合作可以解决问题

在问题化学习过程中,目的是为了深化问题,将合作的将之体现出来,将教师追问学生转化为学生之间的追问。

在学习过程中,讨论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可以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进一步深化问题,要让学生从互相讨论走到互相学习当中。在整个过程中,要分配好任务,然后一起完成任务,最后一起探讨学习成果。

5、合作可以分享学习成果

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交流意见发生碰撞,擦出火花,深化学生的知识,产生新的智慧,在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才能。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组内成员先进行预演和汇报,老师来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整理,收获学习心得。

二、问题化学习的课堂生态

1、问题化学习的课堂生态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当中,要以学生的真是问题为起点,各个学科问题为基础,以关联为生态核心。在整个生态系统当中最重要的功能是能量流动,也就是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失去的过程。整个“问题化学习”的过程,充分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在课堂上的“思想乒乓球”

了解生物的都知道,能量流动有逐级递减的特点,但是“问题化学习”的课堂不同,它的能量是源源不断地。简单地说,学生之间的问答和互动,可以不断牵引出新的问题,然后进行探讨。在这其中,教师就是促进能量产生的催化剂。这就跟“思想乒乓球”是一样的,不断地发球、接球,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打球的过程,最后总结出最好的“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