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国会参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称,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对美国威胁更大,我们现在有2000多项与中国政府有关的调查。FBI每10个小时就会开启一项针对中国的新调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年度报告宣称,未来将有四个国家对美构成“主要威胁”,其中中国位居榜首。这份报告宣称,中国日益成为一个近乎旗鼓相当的竞争对手,在多个领域挑战美国,特别是在经济、军事和技术领域,并正在推动改变全球规则。

美国情报机构成为推动全面对抗中国的领头人,在国家各个领域、行业、民间机构中收集证据,以证实他们的判断,中国在无限接近美国,是美国最大的对手。

2月10日,美国总统拜登在五角大楼宣布,美国防部已经成立了一个“中国特别工作组”。该工作组将由“至多”15名文职和军事专家组成,由国防部长中国事务高级助理拉特纳领导。

拜登要求他们对美国军方如何在应对来自中国挑战一事进行新的评估,将优先研究美军在亚洲的部署、技术、情报、盟友和伙伴关系,以及与中国的军事关系。成立该工作组的目的是,协调美国政府的经济、政治、外交和军事方面的职能,与跨部门伙伴合作,形成一致的政策来“对抗中国”。

重新评估美军面对中国挑战的战略方针,将有助于“在中国事务上开辟一条强有力的前进道路”。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证实,美国将全面评估中美贸易关系,再设定合适的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暂时维持前总统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

美国各个行业也都在自己领域展开对中国的评估。美国全面评估的主要目的有三项。

一、全面摸底中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评估美国对中国的依赖程度。

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和美国是最大受益者。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西方国家的平均发展速度,中国则更是一飞冲天,二十年间经济总量增加了十多倍。

这期间,中美经贸互补成就明显,美国高科技网络企业发展速度惊人,制造业更多选择外迁,品牌公司走向外包的道路。中国正好承接了这一历史机遇,中美一拍即合,双双在自己的道路上突飞猛进。

即便在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几乎全面加征关税的情况下,2020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4.06万亿,增长8.8%,占同期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2.6%。

由于全球化的分工不同,中美对对方互有依赖。

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机电产品1.92万亿元,增长了9%,占同期对美出口总值的61.4%。中国从美进口农产品1627.4亿元,增长了66.9%,其中进口大豆、猪肉、棉花、原油分别增长了56.3%、223.8%、121.7%和88%。

中国在芯片领域对美国的技术依赖还没有解决。

正是由于中美间极其广泛的经贸合作,美国在摸底各自的优劣势,为下一步行动做参考。

二、美国将根据摸底的数据制定遏制中国发展的政策

拜登政府已经多次表明,不希望与中国产生冲突,但竞争会更加激烈。

拜登是政坛老手,行事方式更加老辣。中美两个大块头发生冲突对谁都没好处,只会让第三方受益。但遏制和阻扰中国的发展是要坚持执行的。

拜登这里说的竞争就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竞争”了,将比普遍认为的“竞争”强度增加百倍。

这种“竞争”包括与盟友联手制定新的行业标准,将中国排除在外、联手禁止技术输出,阻扰中国的技术进步、一致对中国在某个行业产品联合封堵,以摧垮中国的行业优势。只要不引发热战冲突的都可能成为目标。

这种“竞争”就是要“和平”的置你于死地,继续美国的霸权。

三、美国已经在底线思维,全面制华成为美国共识

FBI每10个小时就会开启一项针对中国的新调查,可见美国在全方面摸底中美各领域的合作。目的是为极端情况做好底线思维的准备。

大国之间的交往不一定都能人为控制,总会有一些意外事件引发民意的反弹,政府只能顺势而为。中美都在做这种准备,虽然不希望发生剧烈冲突,但都需要这种底线思维,以防万一。

中国的双循环战略就是一种极端情况下经济运转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