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聊获取重磅调研纪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造车新势力

近年来造车行业出现了魔幻的一幕:各行各业的大佬们在实现财富自由后都前赴后继地跑去造车!

先是百度来势汹汹:今年1月11日,百度公司、吉利控股双双发布公告,官宣“组建智能电动车”。

百度表示他们将正式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吉利控股将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而接下来雷军入场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3月30日晚间,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公司决定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

当晚,雷军便在小米新品发布会上宣布:小米汽车会是人生之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亲自带队,为小米汽车而战。

到了现在,巨头跨行造车的故事则进入了最高潮,因为我国知名企业华为也杀入了造车这个大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7日,北汽新能源旗下高端品牌极狐联合华为发布了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

这是华为的第一辆车——不仅搭载了华为HI解决方案,而且也是首款搭载华为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

该车型不仅使用了华为的快充技术,10分钟可以增加续航197公里,更重要的是它最大的亮点: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技术。

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所说:华为自动驾驶能够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那么在市区做到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根据曝光出来的视频我们可以看到,使用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已经可以在城市开放道路中顺畅驾驶,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并且面对路口左转、行人两轮车侵入、对向来车、夜间行车等复杂路况都能妥当处理。

从视频中我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华为的自动驾驶系统有多强大,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真相,我们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驾龄多年的老司机在开车。

因此,不少朋友在看完视频后都认为华为的入局将极大地冲击造车新势力,市场也普遍认为华为汽车将成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
而美团创始人王兴更是调侃并称赞华为:“特斯拉终于遇到一个技术实力和忽悠能力都旗鼓相当的对手了。”

华为的艰难旅程

兜兜转转,华为终究还是杀入了造车江湖。

可能有朋友会问:华为不是一直以来都表示自己不造车吗?现在为什么又突然进场?

确实,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去年就曾说过:“以后谁再说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表明了华为不造车的决心。

因此,这次华为造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硬件端建造整车,而是致力于做智能化的关键部分。

那么华为为什么要这样从侧面参与进造成行业呢?

其实我们都知道,自从麒麟芯片断供后华为的手机业务就被困在“缺芯”的乌云之下,看不清未来。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当然得开始寻求新的机会,而智能汽车这个被视为继手机之后下一个会颠覆我们生活的概念,对华为来说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当然,华为的这次“造车之旅”其实也是一次十分艰难的旅程,因为市场上的汽车智能化技术距离成熟还早得很,因此他们无法找到比较有价值的参考对象。

对于华为来说,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技术,从零到一做出一个汽车生态系统。

幸好,在无数员工共同的努力下,华为的投入取得了初步成果。这辆搭载了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向造车市场投放了一个王炸。

华为跟北汽联合发布的这辆车极有可能会让电动汽车告别电这个概念,而变成智能汽车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着这种甚至能够直接威胁到特斯拉行业地位的技术,华为虽然不造车,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在未来不断完善,他们的汽车生态系统将参与到未来汽车的各个方面,他们将再一次让全世界感受到华为这家企业有多强大。

而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也表示:华为与全球主流车企建立了广泛合作,携手200多家产业伙伴共同发展,“明年上半年,你会看到有大量的新车上市”。

华为,真的很牛!

历史上从未有过一家企业能让美国动用全部国力去打压,除了华为!

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带头打压之下,华为的手机业务不断收缩,市场排名从第一跌落到第六,市场份额更是仅仅只剩下4%。

根据4月16日的外媒报道,甚至就连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都开始宣布将禁止中国和华为公司参与该国5G网络的部署!

因此,华为真的很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是因为华为面临的困难局面,任正非曾说过:过去我们说,活下去是华为的最低纲领;现在变了,活下去是华为的最高纲领。

当然,一心只为“活下去”的华为也很牛。

他们并没有在挫折中、在寻找“活下去”的方法的过程中丧失自己的心气。

事实上华为一直认为自己所面临的只是短期困难,因此从未退缩的他们在为“活下去”打拼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找出路。

而现在,华为不声不响地向市场放了个王炸:属于他们的第一辆车问世了!

这辆新车的问世也是在向全世界宣告:华为又一次在打压之中实现了进化。

而坚持、生存、创新、进化!

华为向所有人证明了:杀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加强大!

财经无小事,慧眼辨其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