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这项政策,最近这两年一直都是大家热议的话题,本来规定男性60岁,女性55岁就可以退休,现在要改革为65岁再退休。今年两会有关延迟退休的话题也成为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网友都表示延迟退休年龄太晚,来不及好好享受生活。不过从相关文件来看,延迟退休目前已成为了定局,如此不如来关注一下具体实施原则,提前了解延迟退休的相关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小步调整

“渐进”是延迟退休方案的关键词。

小步调整的目的是让大家有一个缓和期,如果延迟退休改革实施就开始全国推广,将会引起不少的公愤,严重的可能会导致罢工。小步调整将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每年延迟几个月或每几个月延迟1个月,节奏比较平缓。

2、弹性实施

弹性实施”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比如,特殊工种人群可以提前退休,其实一直以来我国针对特殊工种都是可以提前退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分类推进

分类推进意味着延迟退休不能“齐步走”,而是要与现行退休政策平稳衔接。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从2020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三年往后延迟一岁,男性每六年往后延迟一岁,一直持续到2045年,男性和女性同时到达65周岁,居民退休年龄开始延迟是从2033年开始,直到2045年完成。

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统筹兼顾

延迟退休几乎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与之相关的配套和保障政策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的机遇、问题和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

简单来讲,延迟退休应该充分考虑这种多元化需求,在统一实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文化传统以及历史沿革等情况,增加弹性因素,允许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和条件,选择提前退休的具体时间,充分体现改革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19年底,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周岁,城镇居民预期寿命达到80周岁,再加上我国劳动人口就业年龄推迟、工作期缩短、数量减少、养老金压力增大等现状,延迟退休具备了相当的可能性,也有必须实行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