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短视频杀时间?美好生活数据令人担忧?

一、短视频杀时间?美好生活数据令人担忧?

央视财经发布了《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其中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里,而在这段时间里,38%的人在刷手机。

数据还公布了手机娱乐的前三位,分别是:刷段视频、打游戏、追剧观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时间,「刷短视频成杀事件第一利器」的话题也受到大众关注。毫无疑问,今天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段视频,从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和社交,到休闲娱乐、无聊消遣。随着5G时代到来,短视频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精神娱乐产品,还让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简捷快速。

就比如看房,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那个房间的采光、新旧程度、内部格局,就不用花更多时间在路上了。即便买件衣服,视频让我们更加直观地看见人穿上衣服后是怎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不仅我们在休闲时间刷段视频,很有可能,生活或工作上因为有了短视频,我们对很多事情节省时间,减少精力。

二、为什么刷短视频停不下来?

二、为什么刷短视频停不下来?

知乎上有人曾经分析过,我们之所以容易沉迷段视频,原因有这些:

1. 瓜子理论

所谓瓜子理论就是,由于嗑瓜子是一个简单的行为,人们很容易掌握技巧,逐渐熟练,并且不断改进嗑瓜子的方法,这个过程中增强了自信,而我们就会很享受这个过程。

同时,每嗑开一颗瓜子,我们就能吃到一粒瓜子仁,这是一个即时回报,它会让我们不断地嗑下去。最后,一颗颗瓜子嗑下去,看着一堆瓜子壳堆起来,我们很容易有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大数据推送

在短视频平台上,每个视频都背后都有关键字。大数据会根据我们喜欢看的短视频,不停给我们推送相关的视频。

如果我们注册一个新号,大数据在不了解我们的情况下,会直接给我们推送点赞数百万以上的视频,而且基本是一两个星期前的视频,因为它意味着「大部分人喜欢」。然后,算法又会根据我们在每个视频的停留时间,来测试我们的个人喜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个人心理:无聊、好奇心、模仿

很多人刷段视频,一开始都不会抱着这样的心态:「我打算接下来刷一个小时。」

别说短视频,《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提到的三大手机娱乐,短视频、手机游戏、追剧观影,都是开始于我们有片刻时间,比如排队、吃饭、通勤等等,在这些碎片化时间里,我们干不了别的事,与其干等着,不如找点乐子。

除了无聊,很多时候是我们无意中看到一些信息,它可能是图片、音乐或文字,我们点进去,视频就可以满足我们的好奇心。长此以往,我们习惯在视频里获取信息,也就更依赖于看视频。

视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让我们直观地接受到一种视觉效果,比如一段舞蹈,一个小剧场,一个笑话段子。我们觉得有意思,就想去模仿。这种模仿本能的满足,让我们从心理上获得一种快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如何看待?《娱乐至死》里的「电视统治」!

三、如何看待?《娱乐至死》里的「电视统治」!

其实,对于大众看视频消磨时间这件事,早在四十年前,就有学者表示忧虑。

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1985年出版了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其中的观点是,他十分担忧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

《娱乐至死》一书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的现象,以此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

在该书中,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令人深省,并认识到媒介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现实真的像他所担忧的那样,出现了电视统治吗?

豆瓣上有一篇文章《反驳娱乐至死的不正确倾向》,作者闲庭信步说明了这其中有着偷换概念的问题。

70、80年代,美国发明的牛仔裤在苏俄地区疯传,甚至成为市场经济优于计划经济的一种象征物被年轻人崇拜、被当局厌恶,但我们不能说这个牛仔裤,是人为为了政治目的设计的。

群众从大概率上来看,喜欢直接的情感满足,所以必然从总体上,难以抵御较为直接、较为不需要等待的情感满足品,哪怕它们只是高等情感满足品的劣质替代。

因此,群众有选择大众娱乐品的倾向(自古至今都有),只是在媒体技术出现之后,这种倾向得到最大化的满足,并可以形成企业与群众的互动。群众越对直接情感满足品需求,企业就会生产越多娱乐化产品,企业越发展壮大,其高昂的规模成本要求企业必须通过满足更大群众的需求来摊平成本,而能更有效率满足最大群众的情感产品,必然是娱乐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总体上来看,以上是一个为了满足群众需求,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自发过程,是群众自己放弃了某些需要长期等待才能得到的情感满足,投入到短期产品中。就像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在执行长期任务时,抵御不过短期放松一下的诱惑。

因此,在批评媒体娱乐化的时候,阴谋控制论并不是最主要,对自发过程的修正才是重要的;这基本不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而是一个技术问题。我们的问题,是由于媒体技术的高度传播效率,以及媒体企业规模的越来越大,“自发”成了某种垄断,即只有娱乐品能垄断消费者的视野,我们要通过某些技术方式,来打破这种垄断。

四、短视频只是工具

四、短视频只是工具

其实,如果我们看清短视频的发展,就会明白,它好像电子书的发展历程一样。前几年,电子书发展起来,不少人都感到担忧,因为电子书相比纸质书少了某种特殊的感觉,至于是什么感觉,我们往往很难说出来。

如今,电子书可能变成了会动的信息,它不需要我们自己移动眼球去捕捉信息,而是自动地播放,作为一个工具,它让我们花更少的注意力去获得更多的信息。

对于短视频,你又有什么担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