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傅人意
4月1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科技进步与全球健康生态圈建设”分论坛举办。与会嘉宾认为,食品科技创新能够助力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为打造中国食品强国地位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
食品科技创新和思路创新要并进
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科技创新已经成为“C位”,那么,当科技与食品相遇的时候,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总顾问陈君石认为,食品科技的创新应该全面覆盖食品安全、食品质量以及食品真实性三个方面。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是我觉得思路上的创新更重要。”陈君石举例,比如说食品安全,我们不仅要建立最先进的检测方法,还要保障全产业链的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中间不能有漏洞有缝隙;再比如说,食品的质量、营养和健康,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它的营养健康价值还有很多的空间;食品的真实性,则要依靠科技的力量不断增强真伪的识别。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随着食品科技不断创新,上游出现通过种植技术提高产量,在中游也有火遍大江南北的人造肉,下游还有智慧厨房以及物流环节的创新等。
陈君石认为,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食品科技创新应该努力满足人们对更多花样的、适合各类人群的、质量好有营养的食品的追求。
“目前,中国的食品科技者已经在做准备,而且有些科研机构研究出人造肉,肉丝都可以呈现出来,非常棒!”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孟素荷表示,我们必须站在科技的前沿生产出既美味又健康的食品。
企业是食品科技创新的主体
陈君石认为,食品科技创新是符合整个国家发展要求和安全健康营养的食品消费趋势,食品科技创新能够为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造就中国食品强国地位作出重要贡献,同时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食品的需求。“企业是食品科技创新的主体。”
论坛上,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张剑秋介绍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上的探索和成效,企业全球的专利总数、发明申请总量在2019年全球乳业十强企业中排名第3位。“未来伊利将继续坚持以消费者为中心,用创新三部曲来弹奏中国乳业的华美乐章,期待同合作伙伴共赴全球健康生态圈的美好未来。”
孟素荷对中国食品工业进程做了详细回顾并分析,中国食品工业从百亿级发展到如今十万亿级的水平,中国百姓经历了从温饱、小康到健康与安全的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食品工业在中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国际竞争的激烈度。
值得关注的是,身处后疫情时代,企业在食品工业转型上面临极大压力。“现在我们企业的健康转型还在走‘广告轰炸’的老路,健康食品不是广告轰炸出来的,是要有长期的科研积累。”孟素荷说,因为食品是营养的载体,希望中国的食品企业能够沉下心来实现真正的健康转型。
此外,论坛上,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邓亚萍还分享了她的健康公式:“适量的运动+科学的膳食+规律的作息=健康的保证。”女演员蓝盈莹分享了她的健康“十二字诀”:膳食营养、适度运动、坚定信念,“我相信大家也会和我一样拥抱更好的自己!”
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主任委员汪之顼建议,百姓在营养健康理念上需要从原来追求吃得多转变为吃得好。企业要更多地投入科技研发,并通过科普的方式将营养健康理念传递给社会大众。(本报博鳌4月19日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