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1936年12月,良渚考古的先驱者施昕更先生在他的家乡浙江杭县(今余杭)良渚镇进行了首次良渚遗址的发掘,自此拉开了良渚考古研究的序幕。一代代考古人历经八十多年的考古研究表明:早在距今五千年前的那个年代,我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曾经存在过一个已进入成熟文明的早期国家,而良渚古城正是这个早期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专家在实地考察良渚后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五千年前中国史前稻作文化的伟大成就,是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典范。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标志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得到了世界范围的普遍认可。

阳春三月,文汇报社、良渚遗址管委会举行“江南丨良渚笔会”,朱大建、汪涌豪、杨扬、胡晓明、褚水敖、韩可胜(以姓氏笔画为序)六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身处良渚遗址,拂去历史的尘埃,那远山环抱的都城,巍峨层叠的宫殿,热火朝天的劳作,似乎就在眼前。五千年也许并不遥远,逝去的良渚古国并未带走文明的因子,它如涓涓细流汇入了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