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些日子,在网上看到一段以前的视频,很有意思。在2016年厦门大学毕业典礼上,该校新闻传播学院邹振东教授作为教师代表致辞,外表呆板的他却惊喜不断。讲话的视频被网友放到网上后便走红,他本人也被称为厦门大学的“网红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也颇受启发。他说:“最好的老师,有三种:

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人。你要想钉钉子,一个老师锤子递给你,好老师啊;

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人。人生啊需要很多黄金(金钱),老师把你的手指头变成能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的手指头,你想多好的老师啊;

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人。你以为你已经看到了全部的风景,老师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咦。竟然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不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到大,我都是最怕老师的学生。

我怕到什么程度?上课不敢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下课不敢找老师请教问题,走路碰见老师不敢打招呼......

为什么怕?一是内向胆怯,二是老师他太凶。从小学到初中,揍过我的老师还真是不少,背书背不好,打,数学题写错,打,英语单词不会写,打......

读书十几载,遇到的老师可谓是不计其数。他们都是给我递锤子的人,通过传道受业解惑,教我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实现一个又一个飞跃。

教师的第一重境界,是给学生“递锤子”的老师。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付出,才奠定了我们学生一生的成长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了大学之后,有不少人说,在大学里学的东西,绝大部分都是没用的。还有很多人说,毕业后的工作跟大学所学专业基本上没有直接关系。

这种观点,很多人都认同。

我并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表面上好像没有关系,实际上还是大有关联的。如某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方法。具体的知识通过学生本人阅读可以习得,你只需要认真踏实就能够解决。大学里老师们教的,很多并不是具体的知识,而是思维和方法。

因此,即使工作后从事的不是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但我们做事做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过去习得的学习思维和思考习惯。当然,工作之后,领导和同事们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他们的工作方法、技巧以及各种小窍门,也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借鉴。

学生学习的知识常常大同小异,老师传授的方法往往独一无二。具体知识传授是教学的基础,但指导学生更多的学习和研究方法才是传授专业学习的根本之道。

这是好教师的第二重境界,是给学生“变手指”的老师。他们教给学生未来自我成长、安身立命之根本,他们的教导,是学生成就一生事业的重要支撑。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懂得教育,还要善于实施教育,善于将崇高的教育信仰与教育理想满怀深情地落实到坚实平易的教育实践之中,善于将教育规律教育原则的遵循与把握体现在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教育生活之中。

威廉·亚瑟·沃德说:“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所谓“善教”,无疑应当追求上乘的教学境界。

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以文化人的过程,是一个以人育人的过程,是一个引导个体生命觉醒并迈上自我成长之路的过程。在这让人“成为一个人”的过程中,一位善教的教师,无疑是一位富有教育机智的教师,是一位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是一位向往和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重境界的好教师,我们总能遇到很多,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得以稳步、从容地前进。相比之下,第三重境界的好教师,我们不常遇见,但一旦有幸相识,便会受到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为我们打开的另一扇窗户,往往是拨云见日,使得我们不断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的第一年,刚踏上讲台、没有任何教学和班级管理经验的我,有幸成为钱老师的徒弟,跟着钱老师学习、进步。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大多来自于钱老师的言传身教。

更为重要的是,当我在教学和班级管理方面慢慢驾轻就熟之后,他常常告诫我整天光盯着上课教学,远远不够,引导我关注教育、关注学科教研。他创造机会带领我外出参加学科研讨会,都看看外面的世界 ,而他多次阐述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也深深地扎根在我的脑海中。

与此同时,我身边的朋友,在一些我稍显困惑和迷茫的时候提醒我、鞭策我,使我不忘初心、不断前进。他们无疑都是我的好老师。

好教师的第三重境界,是给学生“开窗户”的老师。他们教给学生另一种可能、另一种机会,激励着学生永不止步、勇攀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递锤子”,“变手指”,“开窗户”,是好教师的三重境界。

给学生递锤子的老师,我们要尊重,他们给学生带来了宝贵的知识。

给学生变手指的老师,我们要珍惜,他们给学生造就一双会自己谋生的手。

给学生开窗户的老师,我们要感恩,他们开启了学生的未来。

作为老师,我们是否可以将其作为奋斗目标?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三重境界?

在我看来啊,要想给学生“递更多的锤子”,需要更深厚的学识,不断阅读积累知识方能实现;要给学生“变更好的手指”,需要更智慧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奏效;要给学生“开更宽的窗户”,需要更广阔的视野,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才能达到。

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不少职业比较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其“懂”的程度具有较强的隐蔽性。教师这个职业,往往要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验证周期,甚至有时候还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表面看起来很不错甚至很有效的教育行为,却是与教育规律、教育本质背道而驰的。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其自身的规律。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懂心理学,懂教育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所以,培养一名好教师,引导教师专业成长,应当从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开始。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教师,衡量他懂不懂教育,有一个核心标准,那就是懂不懂心理学和教育学,懂不懂教育规律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如今的中小学教师,尽管他们在师范院校或者考取教师资格证的时候都通过了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考试,但考过不等于真正懂得,更不意味着“深谙”,他们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教师的教育生命成长犹如学游泳一般,下了水才是成长的开始。

感谢并致敬,一路走来给我递锤子、变手指、开窗户的老师们。

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