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丨守一

来源丨声道

特斯拉的连续剧放了几天,还没有剧终的迹象。

微博今天有条热搜标签,是 #特斯拉道歉能挽回人心吗#。闹到现在,还说啥人心不人心,其实挺无聊的。产品有没有问题,搞清事实是第一位的。道歉或者“专事专办”搞定车顶跳舞的,说白了就叫特事特办,没有普遍适用性。

下一次再有车主觉得刹车失灵,找什么机构检测,检测结果能不能车企和车主双方都认。这才是关键问题。但目前看,好像没什么实质进展。

如果硬要说人心,那对企业可能是个教训:产品再牛逼,公关该做还得做呀,该烧的钱还得烧呀。不然,就算本来还想为特斯拉说两句的,也一定选择闭嘴。舆论风向往一边吹的时候,没事惹这骚干嘛?

说到公关,特斯拉早就以没有公关投放而著称,这一次之所以千夫所指,和其长期不注意维护媒体关系不无关联。

放眼舆论场,从官媒到市场媒体,再到自媒体,几乎没有站出来为特斯拉讲话的,甚至连中立的发言都很少。一个巨头企业,混到这个地步,不得不说,耐人寻味。

而昨晚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小插曲。此前报道《陶琳回应车站维权事件:特斯拉不可能妥协》的财经杂志,又发了篇记者手记,说当天记者接到特斯拉的多次电话,要求撤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搞公关或者舆情的,大概都知道这么个基本道理:删稿,是最原始,也最无效的公关手段。以现在的传播技术,一篇稿子火了之后,删稿除了火上浇油,激起更多转发热情,不会有什么更好效果。

浓眉大眼的特斯拉,竟然沦落到想使用如此原始的公关手段,真是令人唏嘘。

陶琳以及特斯拉之前的强硬表态,自然是愚蠢行为,从技术层面,可以给出很多建议。

可我私下,其实还挺佩服特斯拉的这种不走寻常路,很想看看这种“不花钱赚吆喝”的路子,能够走多远。

因为企业公关“水平”太高,对消费者不见得是好事。想想曾经无比风光的阿里系,那公关水准,何其高超。

做媒体的朋友,大概都有领教。删稿,那是最原始的手段,消除负面于未萌芽,那才见身段手段。而阿里公关跟各路媒体、自媒体的关系,那是有目共睹的。

除了各种松散合作之外,还有更高阶的资本运作。大家都知道的,微博曾经因为干扰“蒋某事件”被处罚,至今网上还有很多批评阿里干预舆论的声音,这就是公关手段太高超之后的反噬。

所以,看到网上各种教陶琳和特斯拉怎么做人的建议,总觉得有些呵呵。因为这次事件的本质,是特斯拉可能存在的问题,该怎么监督,而不是特斯拉的态度傲慢。

本质问题不解决,特斯拉公关手段越高超,不就意味着掩盖问题的手腕越高明。如果有一天,车主上蹿下跳,却没有多少媒体站出来发声,因为被公关了,那不是消费者的悲哀吗?

一个企业的公关“蠢”一点,对消费者不见得是坏事。太过长袖善舞,那才是该警惕的。你们就别再教陶琳和特斯拉怎么做人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