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吴惠勤研究团队撰写的学术专著《有毒生物碱中毒应急检测技术》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2021年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CHINALAB)上向公众首次展出。

据介绍,本专著是作者团队近十余年来在有毒生物碱及其中毒事故应急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惠勤研究团队展示《有毒生物碱中毒应急检测技术》

《有毒生物碱中毒应急检测技术》系统介绍了有毒生物碱的结构、性质和质谱特征,重点介绍了生物碱中毒事故的质谱应急检测技术,及其在生物体液、中药材、药膳食品、草本类化妆品等各类中毒检材中的应用,为生物碱中毒事故的分析鉴定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指导,对中毒事故应急检测和救治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分布在高等的陆生植物类群中,尤其是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中。目前已知有130多个科的50000—60000种植物体内含有各种生物碱,如钩吻碱(断肠草中主要剧毒生物碱)、乌头碱、士的宁、马钱子碱、雷公藤碱、莨菪碱、秋水仙碱等。这些天然结构的生物碱往往是中草药的主要药效成分,而与此同时,因蓄意投毒、自杀、误服误食等而导致的剧毒生物碱中毒甚至死亡事件时有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有毒生物碱中毒事故的应急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书作者团队持续开展有关生物碱的检测技术研究已近20年,深入研究了相关植物中的各类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性,建立了一系列有毒生物碱的检测方法,能在众多有毒生物碱中毒事故的应急检测中,快速鉴定出中毒生物碱成分,使救援人员更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救助和治疗。

相关科研成果曾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作者在汇集多年来的生物碱检测技术研究成果并参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引起中毒事故的有毒生物碱种类、应急检测方法及其应用,编著了这部《有毒生物碱中毒应急检测技术》。

记者了解到,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植物中有毒生物碱的分类及其质谱特征。第1章概述了生物碱类物质及有毒生物碱引发的中毒事故的总体情况,综述了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生物碱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接下来,按照不同生物碱的化学结构类别分为二萜类、吲哚类、倍半萜类、异喹啉类、吡咯里西啶类、托品烷类、苯丙胺类、喹啉类、喹诺里西丁类9章,分别介绍了各类生物碱的来源及用途、化学结构与分类、理化性质与中毒症状等,然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HPLC-QTOFMS)技术,对每个生物碱类别的代表性植物中的生物碱的质谱特征进行表征,包括精确质量数、质谱特征离子等,并推测其质谱碎裂机理,如:二萜类的代表性植物乌头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吲哚类的代表性植物马钱子、钩吻、吴茱萸、骆驼蓬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倍半萜类的代表性植物雷公藤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异喹啉类的代表性植物博落回和延胡索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吡咯里西啶类的代表性植物款冬花、千里光和紫草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托品烷类的代表性植物颠茄与洋金花中生物碱成分的质谱特征,等等。

下篇介绍了有毒生物碱中毒应急检测技术方法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中毒体液(如血液、尿液、胃液)、食品(如蜂蜜、药膳)、中药粉和中药汤剂、化妆品及植物精油中有毒生物碱的检测方法,主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HPLC-QTOFMS技术,少数挥发性和半挥发性的生物碱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技术,用于应对有毒生物碱中毒事故的应急检测。此外,还介绍了近年来这些方法应用于生物碱中毒事故应急检测的典型案例。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碱类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和分析检测技术人员阅读,特别是对从事中毒事故应急检测和救治的相关人员具有很好的参考作用,为生物碱中毒事故的分析鉴定和应急处理提供技术指导,为制定救援、处置措施提供技术资料。

【南方+记者】马艺天

【作者】 马艺天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