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就是因为各种不同,才造就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

歌德说:“活的东西之所以区别僵死的东西,就是因为它本质包含着矛盾的本原。”

跑者,亦如此。

有人希望自己能够跑得健康长久,而有人用生命追寻马拉松成绩上的进步;

有人在盛夏寻求速度上的突破,有人则坚定不放过跑量的追求;

有人跟朋友谈论脚掌先着地跑法有多好,然而自己却用着传统的后脚跟着地法。

种种看似完全不同的观念,或许都是出自一个人的想法。既希望健康,又放不下PB;既渴望速度,又怕失去跑量。

这,就是跑者真实的写照。在跑圈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争论不休的话题,让我们矛盾,让我们纠结,让我们不知所措。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快 or 慢

跑步到底该快还是该慢,是跑友最爱争论的话题。

当看到有人为了全马破3,冲过终点后瘫倒在地,有人说:“看这哥们真无语,为了成绩,命都不要了,何苦。”

当人们普及慢跑的好处时,有人讲:“再宣传几年慢跑,马拉松就没人参赛了。既然慢跑为什么还到处报名参加马拉松。”

其实,快慢本身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来的,“慢跑,才是跑步的精髓”还是“人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都没有错。

有些人跑步就是为了减肥,不愿意参加比赛,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快跑;但有些人跑步就是为了超越自我,甚至去追求奖金和名次,那就必须追求速度上的突破。

你觉得跑进国家一级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对于别人来说每进一步都是成长和进化。

你觉得慢跑无趣,但是它对于一些跑者来说是最健康的运动,跑步是为了健康,不是为了比赛。

快与慢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慢跑,不一定都健康;快跑,也不一定都不健康。就如同吃饭一样,有人无肉不欢,有人就喜欢吃素,都活得挺好。

快慢取决于你的内心,我希望你因为跑步而变得健康快乐,有一颗一直跑下去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晨跑 or 夜跑

常有一些跑友留言来问:一天什么时候跑步好,晨跑夜跑哪个更好?

实际上,这两者没什么本质区别,对于专业选手来说,早晨和下午是都要训练的。

对于业余跑者来说,选择什么时间跑步,主要还是看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身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天气等环境因素是否允许。

晨跑对跑者的生活作息要求比较高,必须早睡早起,不能熬夜;如果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会非常疲劳,跑不动不说,还可能发生意外。

其次,晨跑对心血管的压力会大一些,所以有一些慢性病的人晨跑不宜强度过大。

如果你早上起不来,晨跑后一上午都昏昏欲睡,那就可以选择夜跑。

夜跑时间更容易掌握,身体机能也处于比较优良的状态,但要注意安全问题,不要到偏僻的路线跑步,马路边夜跑注意车辆来往。

到了冬天,有人觉得早晚太冷,而刚好中午有时间,选择午跑也是不错的。

所以,对于跑者来说,不要纠结晨跑和夜跑哪个更好,重要的是你要去跑,而不是把时间浪费了在纠结上。跑了就很赞!

拓展阅读:《晨跑好还是夜跑好?这个疑惑终于解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脚掌 or 后脚跟

业余跑者,总会因为跑步姿势是否标准而苦恼。其中,跑步到底是该前脚掌先着地还是后脚跟先着地,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有些人认为,脚跟先着地伤膝盖,有些人觉得脚掌先着地伤膝盖。而实际上,膝盖伤的主要原因不是着地方式的差别,而是腿部力量薄弱和力量利用的不科学造成的。

根据落地方法,跑步可分为前足跑、后足跑和中足跑3种,各有利弊。

前足跑,有利于后期蹬地发力,速度较快,但对跑者的足踝、跟腱、小腿力量要求较高。

后足跑,对小腿压力小,但对膝关节负荷较大,不利于后期蹬地发力。

中足跑,也就是全脚掌着地,相比后足跑减少了对膝关节的冲击,同时足踝、跟腱等承担的压力也有所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落地方式受速度、距离以及跑者本身肌肉力量的影响,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要避免落足时步子过重、步伐过大,要保证脚在身体重心下方着地,减少地面的反作用力。

还是那句话,最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要记住,漂亮的跑姿建立在强大的身体素质之上,任何跑者都不例外。

只有腿部和腰腹力量够强,身体足够协调,才能练出优秀的跑姿。力量不足,强行模仿高手的跑姿,不仅难以学到位,而且很容易受伤。

下面看一看达子对于着地方式的一些介绍,估计可以解决你的一些疑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天跑 or 隔天跑

有些人爱跑步就天天跑,一天不跑就难受,风雨无阻;有些人不为成绩和距离,隔天跑一次,认为这样才更加健康。

其实天天跑、隔天跑,一周要跑几次、跑多少公里,主要取决于跑者的业余时间、身体素质、体能恢复能力,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每天都跑步锻炼的人,得需要一定条件,比如身体比较健康,跑步基础不错,体能恢复较快。

即便是身体素质再好,每天跑步也要注意控制时间和强度,不能盲目追求跑量和速度。跑步之余也会有力量训练,每周最好留有一天的休息时间。因为真正的高手,更懂得休息和恢复的重要性。

隔天跑适用人群,比如初跑者、有轻微伤病的跑者、减脂人群、跑步经验不丰富的老年人等。

跑友们应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跑步方式,该休息的时候不硬撑,该努力的时候不懈怠,才能跑得更加健康,跑得更快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跑步损伤膝盖 or 跑步强化膝盖

有数据统计过,每年基本上有30%~60%的人在跑步时受伤,其中30%~50%与膝盖相关。

其实,几乎没有任何一项运动不伤膝盖,但唯独跑步伤膝盖被广大人群夸大,原因就是跑步的门槛低。

很多人觉得跑步太简单,一上来就瞎跑,常常忽略了基础训练,就越会受到伤害。没有基础的跑步就如同不会带球的球员一样,无法将运动继续下去。

其实,让你受伤的不是跑步,而是错误的跑步方法。跑步伤不伤膝盖取决于腿部力量是否能够支撑跑步的强度。所谓没有一种运动不健身,也没有一种运动不伤身,关键要看如何打基础了。

跑步的基础包括:跑姿、跑步技术、腿部力量、核心力量、对跑步心态等等。

跑友要做的应该是如何去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做好热身、拉伸、力量等,防止受伤,而不是谈跑步色变。

拓展阅读:《跑步不伤膝盖,不负责任的跑步才伤膝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系跑者 VS PB跑者

在业余跑者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不断追寻超越自我的PB型跑者,另一种是慢跑为王的佛系跑步达人。

这两种想法本身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有些时候却因为相互的排挤而产生不和谐。

某些PB型跑者说:跑圈最大的谎言就是健康跑、佛系跑,因为只有跑得慢的人才健康跑;七八分配速也叫跑步?

某些佛系慢跑选手讲:跑那么快有什么用,再怎么跑你也跑不过专业的。

首先,我们来说说PB型跑者的见解:跑得太慢不叫跑步?

按照马拉松训练分类来说,跑步分为有氧、间歇、乳酸门槛、节奏、长距离慢跑等训练方法。其中,有氧慢跑是跑步的基础,如果你贬低慢跑,只能说你对跑步的理解不够深。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佛系跑者的见解:跑得快没用,再怎么跑也跑不过专业的?

其实,跑得快也是有用的,可以得到奖杯、奖金、名次、荣誉,甚至得到一些运动品牌的青睐。虽然他们觉得不知道是否能成功,去奋斗一下总是能令人兴奋的。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都是一个有舍、有得的过程。你为了健康,选择的佛系慢跑,就要舍弃成绩和速度;你为了成绩和荣誉,选择了去PB,那么就要为此付出更多的辛苦,甚至受伤的代价。

不论你是追求健康的跑者,还是追寻PB的跑步狂人,都要记住一点:跑个步而已,不要太有优越感!大家各有各的跑步目的,尊重他人是选择,学会包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我们跑圈常见的跑友之间的矛盾,或者说两种思维的冲突。

巴金先生说:“我的生活里充满了种种矛盾,我的作品里也是,爱与憎的冲突,思想和行为的冲突,理智和感情的冲突……,这些织成了一个网,掩盖了我的全部生活,全部作品。”

我们常说,跑步就是生活,马拉松就是人生。或许曾经追寻PB的你现在变成了佛系跑者,亦或许曾经只是为了减肥的你,现在成了跑步大神。

或许就是因为各种不同,才造就了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