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周,各个新闻平台被上海车展霸屏,上海车展被特斯拉维权霸屏。

直到维权人士主动承认做法过激,且特斯拉也扭转态度表示给出相关故障所有数据后,大家的视线才纷纷转向了那些在这周发布新战略、新产品的车企。

(为精心准备这一切却被特斯拉维权“打败”的幕后工作者们致以同情)

为何总是特斯拉的维权事件频频上新闻,且持续发酵,不同角色方各有说法。

但这届车企传出来一个明确的信号:不管老司机们承认不承认,软件定义的汽车时代来了。

不知道下一步,这些纷纷被冠以“智驾概念”的汽车,是不是会走上直播带货的产品介绍台。

但人们评论说,最想看的还是PPT里的恒大汽车,什么时候造出来……

又到一周之最,和大王一起不吐不快~~

本周最火——李国庆要直播带货,掐的是什么点?

这周,国内几位直播带货大咖纷纷登上热搜。

罗永浩因当年被迫签下的一条“流氓协议”而被法院强制执行限高令,出差不能坐飞机或者高铁动车。但老罗扭头就在微博上高调招商房车,主动以高性价比示好房车品牌,随即就有多个房车品牌纷纷转发主动表示赞助。

薇娅和李佳琦双双出现在博鳌亚洲论坛,薇娅输出“金句”称,互联网时代的直播是个照妖镜,曾经消费者是先认识一个品牌再认识产品,现在是通过产品认识品牌,好不好用、质量如何决定了品牌的持续生存空间。

李佳琦也直言,年轻人进入直播电商行业不能只看头部主播的光辉,不是几天新鲜的事,首先要了解背后的代价。

这是国内无数个直播带货的从业者经过惨烈的市场竞争,最终淘洗出来的几个头部大咖。就在为数不多的带货大咖这条船上,李国庆有意要挤上来。

4月19日消息,线人早晚读书总经理的李国庆宣布入驻抖音直播,于4月23日开启个人抖音直播带货首秀。

李国庆表示,本次直播带货的选品都是本人精挑细选的,“而且厂家跟我是朋友,可以拿到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这场直播的选品价格都是你没见过的”。

一上来,国庆大哥没说卖什么,而先说了价格。其实其直播带货正式开始之前,抖音上李国庆账号有电商产品39个。除了一些服饰和日用品,价格最高的就是其本人的“李国庆在线创业大课亲授16小时”,标价498元。但在4月22日晚间,该价格已经变为“秒杀249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抖音上国庆大哥的短视频比较高产,已有510个,并获615万赞。尽管很多视频的评论区,都有不少人拿他抢公章和“庆俞年”开涮,但胜在心态好,他仍坚持继续创作,无视很多嘲讽性留言,持续给打工人、年轻人解惑答疑,输出创业、工作、上下级关系、职场定位等观点。

只是,这一次,他也给自己重新定了个位,要挤上直播带货的大船。

是不是其创新的早晚读书经营不下去了?虽然标称了“让用户利用碎片化时间吸收导师总结的精华内容,真正用到生活中”这种知识付费模式,但似乎至今没有诞生出明晰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甚至也有不少评论称,之前抢夺当当的公章,也是李国庆为了挽救早晚读书的僵局而采取的非正常手段。

也有人扒出在罗永浩表态做直播时,李国庆当时说:“名人获利的方式有很多,我微博和抖音都有粉丝,但我连广告都不接。如果一个企业家做自媒体、挣广告费或带货,我觉得很荒唐。”

这脸打的,啪啪啪!

进入2021年,全民直播这个概念已经越来越淡了,主播的个人特点、专业性、端到端产品流程的管控、行业的竞争压力中,没鲜明特色和优势的主播,显然已经很难获得较大发展。

这种格局下,不知道李国庆会以一个什么样的个人定位,掐住直播带货的市场需求和用户心理。

甚至我想,他们夫妻俩要是同框直播,是不是更有看点??

本周最油——被今日头条状告的今日油条,真的是“老油条”了

今日头条以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为由,起诉了河南的今日油条,并索赔200万,不同意调解。

有些网友只看字面意思:嗨,至于么,不就是蹭名字么,巨大的字节跳动要告一个小小油条品牌。

可是朋友们,仔细看看,就会发现被告的今日油条,各种骚操作简直就是侵权和拿来主义的老油条啊。

一是在门头招牌、菜单设计、包装袋设计等各方面,从内到外的全方面“参照”今日头条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店内的菜单、与今日头条的界面极为相似,而且广告语“关心你的,才是好油条”也与头条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有异曲同工之处。

二是对全网热搜做“拿来主义”,王思聪吃热狗,在这家也变成了吃油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传图案和设计,完全拷贝西贝莜面村。

连门口大幅海报也是模仿格力“好空调,格力造”的“好油条,今日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设计火了后,开张不到3个月成为了郑州当地的网红店。也“不幸”上了今日头条的头条。

这下,今日头条能忍?

但今日油条背后那个小伙子,从餐饮服务起家,也算是一个非常优秀和敏锐的营销人了,不仅抓住了很多品牌的卖点,还一开始就对“今日油条”进行了注册,据说还注册申请了“今日豆浆”、“今日豆花”、“今日面条”、“明日油条”、“快手抓饼”、“饼多多”等商标。

不服不行,就是这些能力没用在正道上。

这波侵权如果真的被重罚了,是不是会有大公司来挖人才?真的不好说。

本周最黑——又是诱导消费,音乐类APP齐齐向钱看

很多音乐人都说,以前人们花钱买CD、买专辑、热衷线下活动的盛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音乐越来越不挣钱了。

可是在几大音乐APP上,虽然很多专辑确实只需要花费几元或者十几元就能购买了,但APP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更多圈钱方式的探索。

粉丝打榜就是现在最热的一种。

近日,被新华社点名的网易云音乐、酷狗音乐和QQ音乐等音乐类APP,消费者在花钱购买了版权后,音乐是可以播放了,但付费的界面仍在,还根据重复购买的数量多少列出冠、亚、季军榜单,在某专辑的榜单上,一个账号最高购买了同一张专辑重复达32万次,消费达数十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花了上万元,粉丝也只是重复购买同一张专辑甚至一首歌,但这些钱,对APP来说,就是吸引粉丝为偶像“氪金”带来的真金白银。

如新华社的评论,平台默许一个人可以重复大量购买专辑、设置数字打榜等,背后是强烈的逐利动机。数字交易渠道下,消费者重复购买并没有获得兑价物,只是出于粉丝心理而让平台“一本万利”。

去年3月《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就已正式实施,为维护网络生态秩序,明确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网络信息内容服务平台不得通过人工方式或者技术手段实施流量造假、流量劫持以及虚假注册账号、非法交易账号、操纵用户账号等行为。同年,国家网信办启动“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尤其提到严厉打击诱导未成年人在社交平台、音视频平台的热搜榜、排行榜、推荐位等重点区域应援打榜、刷量控评、大额消费等行为。

官媒平台正式向音乐类APP喊话,不知后续如何。但是互联网上的诱导消费、诱导获客等骚操作,几乎就是屡禁不止。

这周,黑猫投诉平台也上有大量投诉拼多多“0.01元骗术”的内容。

拼多多平台最近发布的现钱大转盘活动,以弹窗形式吸引用户通过转发“砍一刀”而累积取现,但来投诉的客户在只剩余最终0.01元的情况下,无论转发给多少人来“砍”,最终也一直没法取得成功,但商家因此获得了不少新客户,有的是来帮助砍价的,有的是来参与活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消费者就是宁愿相信“天上掉馅饼”,也不相信APP有陷阱。

大王也替他们着急。

*图片转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