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捷信消费金融ABS发行规模居行业第一,成为捷信集团业务核心。

撰文 | 熊逾格

出品 | 消费金融频道

金融科技监管收紧,行业开放新玩家入局,老牌消费金融机构迎来挑战。作为首批持牌机构之一,捷信消费金融近期动作不断。

日前,捷信消费金融成功发行“捷赢2021年第二期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分为优先A档、优先B档和次级档,总发行规模达18亿人民币。其中,优先A档和优先B档皆为固定利率,规模分别为13.28亿元及1.15亿元,次级档则为3.57亿元。

消费金融机构融资渠道主要包括银行间同业拆借、同业借款、银团贷款、金融债及ABS等。其中,ABS相较于同业拆借等模式风险更高,在申请时对消费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从业资质等皆有严格要求。截至目前,28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中,只有14家获批发行ABS,这也使其成为头部消费金融机构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

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ABS发行规模呈大幅下降趋势,发行规模总计125.86亿元,同比降幅超100%。业内人士指出,ABS发行规模下滑或源自多方面因素。从政策方面来看,网络小贷新规等文件发布,消费金融监管环境趋严,互联网金融领域政策仍面临波动;从市场角度来看,场景风险频发,金融科技巨头上市终止,投资者观望情绪渐浓。

而据「消费金融频道头条」统计,目前捷信消费金融2021年ABS发行规模已达28亿元,累计ABS发行规模达466亿元,累计发行ABS共19期,发行规模居行业第一。凭借长期盈利能力及ABS发行资历,捷信消费金融或得以逆潮而行,持续为自身输血。

捷信消费金融持续发行ABS,也破除了此前业内的舆论担忧。此前,捷信集团实控人坠机一事引发舆论,业内推测捷信消费金融或将受到影响。而从捷信消费金融近期动作来看,母公司负面新闻并未拖慢其业务进展。开年以来,捷信消费金融加紧融资输血,不断释放积极信号。

捷信集团独立董事陈秀梅近日表示,捷信消费金融业务有望快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并对此充满信心。2020年,消费金融行业受疫情影响严重,诸多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徘徊在亏损边缘,捷信消费金融亦受到波及。据2020年财报显示,捷信消费金融营收112.32亿元,净利润1.36亿元,仍维持盈利,但相较2019年略有下跌。

捷信高层的信心或来源于其数字化转型布局。除去不利影响,疫情亦为捷信消费金融展开数字化转型提供时机。捷信内部人士透露,疫情爆发使捷信加快发展金融科技,提升平台数字化水平。捷信的数字化转型上从去年开始,已实现客户服务、产品组合及业务运营三大方面的数字化。据公开资料显示,捷信金融APP用户已达4500万,捷信乐易购客户自主服务模式已覆盖14万商户,捷信商城月活达200万。

近日,吴江银行、宁波银行等诸多区域性银行皆传出将筹建消费金融公司计划,持牌消费金融行列仍在快速扩张。去年上半年,刚有平安消费金融、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等玩家入场,下半年就有蚂蚁消费金融、唯品富邦消费金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等三家获批,新玩家中不少拥有互联网背景及存量用户基础,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足以对传统消费金融公司构成威胁。

另一方面,与捷信消费金融同样位居头部行列的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公司加快融资输血,谋求上市。为保住行业龙头地位,捷信消费金融仍需加快转型,拓展业务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捷信集团来说,捷信消费金融逐渐成为捷信集团业务重心。捷信集团业务市场遍布全球,作为疫情后第一个经济复苏的国家,中国市场受到愈发重视。陈秀梅表示,中国业务是捷信集团最重要的业务,捷信已做好准备为中国经济复苏及发展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