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良楷

●《黄秋园传》被期待出版

黄秋园能从江西走向全国,儿子黄良楷功不可没。1984年,黄秋园逝世5年后,其遗作在南昌成功展出。次年,又在南京展出。作家云从龙透露,“1985年,36岁的黄良楷不辞辛苦,背着一捆书画从南昌来到南京,这是黄秋园逝世之后其作品首次在省外展出。”当时正值第六届全国美术展览在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工作者云集于此,从而引发美术界强烈关注。1986年,中国美术馆展出黄秋园遗作。黄良楷回忆,国画大师李可染当时来看黄秋园的画,一看就是一上午。第二天又来看了一上午,有时候他的头甚至贴在画纸上看,有时候还点评一下。“黄秋园现象”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当天参加《秋园纂辑》活动的嘉宾,除了黄良楷,还有黄秋园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王馨怡、南昌文化学者万跃方,以及该书的两位主编――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米和作家云从龙。苏米表示,黄秋园作为江西近代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书画大师,是江西书画界的骄傲。黄良楷希望未来能出一本《黄秋园传》,“父亲一生50多年的艺术生涯经历了很多波折,里面有很多生动的故事。”

●生活中黄秋园开朗又风趣

在当天活动的互动环节,现场读者对于黄良楷回忆艺术大师黄秋园的生活往事也产生极大兴趣。黄秋园曾在银行工作,其书画创作全部在业余时间,1970年提前退休,将全部精力投入书画创作,达到他一生艺术创作的高峰。

黄良楷透露,父亲黄秋园因为生病初中没能毕业,于是跟着名师左联青学画,当年傅抱石也曾是左联青的学生。“父亲跟我讲过,那个时候的画家跟现在的画家不同,现在的画家是画什么就卖什么,过去的画家是买家要买什么,你就给他画什么。”所以,唐宋元明清各家各派的画,黄秋园都学了个遍。

后来经过伯父的介绍,黄秋园凭着一手好字考进了银行工作。在银行上班的黄秋园寡言少语,给人感觉很内向。黄良楷说父亲其实是外向的人,“他很开朗,谈笑风生,和朋友在一起无所不谈。人还风趣,可以把一件小事情比喻成生动的故事说给别人听”。

黄良楷认为,正是银行工作稳定的收入,对父亲的绘画起到了相当大的帮助,让他一辈子坚持绘画,即使市场不好的时候,即使没多少人赏识,也从未放弃。

●提前退休潜心研究中国画

1971年,还不到60岁的黄秋园主动提前退休,哪怕是退休工资只有原来的一半。黄良楷清楚地记得父亲当时的话,“他说他自由了,从此可以自由地画画”。

黄良楷认为,父亲始终坚持传统,是因为他看清了传统、认识了传统,知道传统的东西太伟大,有很多东西还要挖掘。黄秋园晚年直至去世前一直都在坚持临摹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创作了很多八尺大画,耗费了巨大精力。

黄良楷说,当时父亲虽不是美协会员,但曾是江西第二届文代会的列席代表,也曾参加过江西省美协组织的写生活动,去井冈山采风两次。写生的作品后来在南昌书画之家展出时,傅抱石还来看了展览,足足看了近一个小时。

黄秋园喜欢园艺盆景,如今在黄秋园纪念馆里,还有他曾亲手栽种的盆景,依然生机勃勃。艺术上,黄秋园独创了一种有别于历代名家的新技法“秋园皴”,黄良楷透露,创意就是从那些盆景而来,“他把盆景里那些坑坑洼洼的东西放大了”。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西新闻国内国际娱乐教育理论评论旅游体育问政江西大江专题江西日报信息日报江南都市报新参政文摘新法制报通讯员全部

江南今日版面

江南都市报2021-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