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孩子的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的结果。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一切为了孩子”无疑是家长和老师最大的共识,但限于社会经验、知识结构和认知视角的差异,教师常遇到和自己教育理念有所出入的家长,面对这样的情况,学校如何发挥作用,捋顺关系,让育人合力更集中更有效呢?

老师,家长和您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怎么办?

@江苏省句容市茅山中心小学 毛小马:及时沟通,家校合力的一剂良药

我所在的农村小学,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为隔代家长,教育理念参差不齐。我主要利用四个渠道与家长达成共识:一是利用好班级群转发有关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文章;二是利用每学期的家长会面对面传递家庭教育知识、经验等;三是组织优秀家长分享好的家教做法;四是主动与家长沟通,共商教育孩子的路径,达成一致意见。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邱轶先:积极携手 并肩育人

尊重——老师不做威严的“施令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视家长为朋友、战友,与家长结为共同呵护孩子成长的同盟军。
共情——日常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与家长交流时忌告状宜建议,忌粗糙宜细腻,老师要耐心地倾听家长诉说,耐心地帮助家长解惑。感受到老师的真心与实意,家长更易于接纳老师的理念,支持老师的举措。
激励——老师竭尽全力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以及专业特长去吸引孩子、影响孩子,当家长从孩子身上捕捉到了“看得见的生长”,就自然会信其师、信其道,就会自觉自愿地与老师面朝同一方向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甘肃省金昌市第八小学 李艳:家教交流注意包容与影响共存

怀有包容思想,接受不同理念。与家长打交道,必然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不同的教育理念。作为教师要明白:人都是有个性的,美美与共,要尊重家长的想法,形成平等交流的氛围。

判断家教思想,给予积极引导。要判断家教思想是否极端,如果不是,就不要过分关注;如果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想法,就需要通过融洽的沟通来逐步影响家长。

家长更愿意接受成果性家教理念,大人都不喜欢他人说理教育,他们更愿意从成功案例中汲取营养。因此,我们可以用身边家教成功的案例来直观说理,更容易让家长接受并改变。

@花胜去年红:包容“不知”,全力引导

家长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源自专业知识的欠缺,不懂也不会教育孩子,更谈不上有科学的教育观念。身为学校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改进家长的教育理念。比如:配合学校办好家长学校,开展家访座谈,为家长推荐一些科学的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书籍等。

@江苏省常熟市第一中学 蒋金娣:保持一致立场

当老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完全一致时,老师作为教育三角关系中的主导者,首先需要保持清醒,努力和家长保持一致的立场,互相尊重,和谐沟通。其次,老师更加要潜心管理自己的班级,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实践中给家长以希望。再次,要虚心接受,真诚以待。把家长教育理念中适合自己开展工作的那部分内容移植到自己的教育管理中,以求得教育效能的最大值。

@致:求同存异,理性沟通成合力

老师要做好倾听者,肯定学生家长的出发点,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家长教育观念的利弊,再陈述自己的教育理念以及这种教育理念能给他的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成长,要做到有理有据。再重新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其实,只要在大方向上和家长取得一致,在具体的方法方式上可以不尽相同,不必太过苛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温州华侨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戴文生:花开“一致”

寻求情感一致,达成目标一致。作为老师,我们很期待对孩子教育上心的家长,也应悦纳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与建议。“不一致”恰恰是因为我们“静待花开”的情感一致,老师和家长要用共情来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共同将理念探讨转化到研究孩子具体的阶段表现、发展目标上来,确立一致的协同育人目标。

寻求计划一致,达成行动一致。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目标一致,老师和家长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并保持有效沟通,共同赋予“阳光”和“雨露”,共同迎接“青春之花”的绽放。

@苏州高新区实验初级中学 梁政:善于引导,实说话

引导家长意识到自己教育理念的不合理处。通过孩子的学习表现,再根据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理念的不足;利用好家委会、优秀学生家长等第三方沟通。家委会在班级家长面前比较有说服力,同时班级内优秀学生家长的教育成果比较显著,他们与当事家长的第三方沟通有时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通过教育孩子带来的改变,用事实说话,从而让家长意识到老师的教育理念有效可行。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汉浦中学 俞艳君:取长补短,共创合力

学会倾听。当我在与家长的交谈过程中,发现他的教育理念和我不一致时,我会认真倾听,不随意打断家长的话语;取长补短。等家长说完之后,我会给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我们的教育理念互补,共同帮助孩子进步;共创合力。不管家长的教育理念如何,和老师的初衷是一样的,都是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理念虽不同,心在一处便是好的家校合力。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周丽娜:和而不同,赢得合力

接纳不同的声音。家长和教师有时候会因为立场的不同而存在教育分歧,我觉得作为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允许不一样的声音,同时,也要本着一致的目标,努力去尝试以赢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

创设亲历的机会。我曾碰到意见不合的家长,经了解存在误会,于是请她参与家长进班活动,让她在班级活动中,感受教育的效果和力量。亲历所见比起道听途说要直接有效,家长也更愿意转变观念,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浙江省温州外国语学校 胡继东:让家长与我们相向而行

“求同存异”。和家长保持沟通交流,寻找观念上的“最大公约数”,即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此为“求同”;在不违反学校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家长保留不同的看法,给予尊重,此为“存异”。有时家长的观念由来已久,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可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和风细雨,点滴渗透。比如微信群里,经常分享一些教育案例或专家讲座。比如组织“家长沙龙”,讨论手机管理或青春期引导的话题等。坚持一段时间,对家长的观念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遇到家长观念和我们不一致的时候,不要慌张,不要急躁,坚持“求同存异,点滴渗透”,争取家长与我们相向而行。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积极沟通,互相理解

当遇到分歧时,首先要积极和家长进行沟通,听听家长的想法。也许家长的意见确实有可取之处,不妨整理吸收,融入自己的理念中。

如果家长的想法确实有一些问题,教师也不必咄咄逼人。等家长把所有想法陈述后,再按条分析,可以附上一些案例,使自己的阐述更有说服力。

当然,无论是赞同家长的观点,还是给家长提建议,都要让家长明确一件事:老师和家长是同一个战线的,我们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健康快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嵇怡:构建共生的美好

换个角度看问题——有时候,同一个问题老师和家长的角度和立场会不同。作为教师可以先从家长的立场上思考过后,再去和家长进行沟通,然后带着开放的心态摆事实讲道理。有了开始放低姿态的交流,家校间的沟通能相对比较容易开展。

换个方式谈问题——一些孩子身上集中呈现的问题,不妨组织一次沙龙讨论会,让家长们在一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家一起讨论利弊得失,自然地引导启发,从而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换种心态想问题——社会在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要与时俱进,很多年轻的父母接受高等教育,某些教育观念确实是高于我们一些教师的,我们要改变之前“老师是绝对的权威”这样的想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此更好地适应家长和学生。

春风化雨 和谐教育

老师们都知道,一千个家长就有一千个教育理念,如今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对孩子们都有各自“最佳”教育理念,当家长与老师的教育理念存在不一致时,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积极面对

“省”自己:老师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运用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万能的。当自己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致时,应正视问题,积极面对,自我反省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适合所带学生,是否考虑到家长难处或学生个体差异,能否促进学生有效发展。要做到直面自己的观点,正确要坚持,错误要承认并改正。

“省”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灵魂的人,先进超前的或者经典流行的教育理念不一定合适每一个学生,更不可能适合每一个班级。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学生,以客观、准确的判断评估他们,了解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知识接受能力、自主探究能力等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以便让学生更有效地舒展个性,发挥长项。

换位思考

老师与家长的教育理念不一致,作为老师要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我们同时要换位思考,教师面对的是一个集体,要依据班级情况而行;而家长面对的是一个孩子,首先考虑到的是孩子的发展。一方面老师要以家长的角色去思考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本着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教育的原则,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促进孩子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理解家长,但不包容家长,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开渠导流

老师与家长互动沟通是解决孩子教育问题的必要法宝。老师应心平气和,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彼此的想法及问题,客观地澄清事实,提供相关事实具体的资料,阐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帮助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让其理解你的教育理念是合理的、必要的,也让家长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和体会。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多渠道推送相关教育理念,让其认识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是不合理、不全面的,从而认可你的教育理念,认可你的做法。

亲其师,信其道。留言中很多老师都提到,面对家长的不同教育理念,自己首先会进行专业反思,从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同时也会主动引导家长,展开家校沟通,换位思考,而非强行说教,更不会引向矛盾。家长教育和学生教育一样,也是一门需要耐心和技巧的功课呢!希望老师们的这些建议能给您带来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