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进入尾声。近日,据媒体报道,某“双一流”高校教授张老师在博客晒出被学生“放鸽子”的经历,并表示,已将这些“不诚信”的学生拉进了微信“失信名单”。
  数据表明,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考人数为377万,相比2020年涨幅达到10.6%。对于学生而言,向上攻读是一种常见的选择,但考研大军千千万,保研资格、推免认定、统考统招……其中“门道”多不胜数。不仅有张教授这样导师遭到学生“放鸽子”的事件,学生遭受到导师和学校“放鸽子”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硕士研究生招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如果导师与学生“两厢情愿”当然皆大欢喜,若其中一方突然变卦,对另一方来说需要付出的就不仅仅是时间成本,更会损失重要的机会成本。
  要降低招生中的“风险”,一方面需要加强招考双方的沟通和理解,增加“双向奔赴”的可能。同时需要加强诚信教育,学校培养人才不仅是培养其专业素养,更要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守信作为一项基本的道德规范有必要受到更多的重视。第三,除了道德约束外,制度的保障更加重要,如果认为“失约”是小事,不需受到法律、法规或者制度的惩戒,那无异于纵容失信的行为。最后,调剂、补录等措施作为有效的“补救机制”也值得关注,一些简单却实用的措施,可以让学生有多方考虑评定的机会,也让导师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

编辑:慕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