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国家相继出台的多项针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许多传统企业向电子商务企业转型升级,纷纷涌入跨境电子商务市场,使该领域出现“井喷式”发展态势。

然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因特殊的贸易方式、代理关系和超越单一国家和地区的概念,使得其相较于代理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其他国家政策和国外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因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时间不同,不对称信息在交易之前或交易之后都可能存在。根据内容不同,不对称信息有可能是交易双方的行动策略,也有可能是知识,从而产生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问题、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问题和信号传递问题,由此引起物流风险、信用风险、税收风险和欺诈风险,倘若企业识别不清、防范意识不够,将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清晰界定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的经营风险,正确识别经营风险的诱因,实施有效的激励惩罚机制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是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

防范物流风险的对策

设计激励薪酬方案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物流风险是因委托代理中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引起,因此,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办法是设计一个激励合同,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最有利的行动。因此,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订立合同时,可以将委托酬金与消费者满意度挂钩,根据消费者的评价支付合同酬金百分比的金额,如果消费者对物流评分5星,则支付薪金为合同金额的120%,4星好评为100%,3星为80%,以此类推。通过绩效薪酬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获得高额报酬,必须得到消费者好评,从而选择对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更为有利的行动。

选择恰当的物流策略

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在物流策略上,可以引导消费者打包采购,提高单包商品价值,降低物流成本比重,同时积极建议消费者购买跨境物流保险产品,针对商品丢包、损坏、错发、描述不符,以及在在途中由于自然灾害、难以预料等原因造成的损失给予赔付,分担跨境电子商务因物流引发的风险损失。在物流的选择上,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应加强对销售市场物流环境的分析。对于物流条件差,不具备必要物流保障的关境,应予以分析判断,如果对物流风险影响较大,应回避该关境的销售业务,尽量选择信誉好的跨境物流企业,并保持长期合作。

防范信用风险对策

完善信用信息和双向评价体系

逆向选择带来了交易信用风险。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购物时,消费者知道自己的购买动机和支付能力,而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并不知情,从而带来风险。鉴于此,可以采取实名购物,并建立消费者信息档案等措施,提高买卖双方的信用度。同时,实现电子商务平台与银行征信系统连接,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可以通过系统信息解消费者的信用问题,再决定是否与其合作共赢,以此消除信息不对称给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建立双向评价体系,整个交易过程完成后,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店家服务、物流配送等做出评价,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支付情况等相应做出评价。

建立收款奖惩机制

跨境电子商务收款外包业务中,由于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掌握资金流信息,处于信息劣势地位,因此可以通过建立收款奖惩机制消除不对称信息。“奖”主要是奖励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一定现金折扣或超额酬金,如果提前支付货款,则给予一定利息奖励或在合同约定酬金的基础上予以加成,通过增大其利益激励其尽早转款;“惩”主要是合同中增加延期支付的惩罚条款,规定超过一定的期限后按照一定的利息,例如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等,计算应划转的款项,增加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违约成本,促使其及时划转资金。

防范税收风险对策

适应税收调节机制

税收风险诱因主要是政策时效性和变动性使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处于信息劣势,解决的办法是要积极适应市场调节机制。目前,各国跨境电子商务企业优惠中的高额流转税和所得税只是一个过渡政策导向,目的在于一段时间内调控,而最终的解决方法应该形成是一个健康、良性的税收调节机制。要积极探索研究新政策内涵,调整企业现有的备货方式和购货渠道,充分利用现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加强研究开发国内外消费市场,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逐步从低价策略走向品牌策略,主动适应未来健康良性的跨境电子商务税收调节机制。

增强政策变动应对

除积极适应市场调节机制外,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还应主动掌握信息,进一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提高对税收政策调整的应对能力。

1.加强国内外税收政策跟踪。在产品的跨境电子商务方向上要有准确定位,充分了解合作国家或地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的税收政策,一旦出现政策变动,第一时间与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发布相关信息,取得消费者的理解,消除消费者因价格变动不满而导致的差评风险。

2.加快本地销售进程。在合作国家或地区直接办厂,实现产品的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减少税收缴纳环节,降低税收风险带来的影响。

防范欺诈风险对策

发展权威信息中介

基于信号传递,投机商包装假冒伪劣商品欺骗消费者,致使诚信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失去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发展可靠信息中介,类似国内“豆瓣评分”“大众点评”等信息中介,专门评价商家产品和服务,对商家进行排名打分或列出产品与描述不符商家的“黑名单”。消费者可以参考这些信息中介发布的信息,以此避免购买投机商家商品而带来损失。同时,消费者可以向信息中介反馈消费情况或信息使用情况,推动公正、客观信息中介评价的建立。

大力整治伪热搜

投机商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漏洞和与搜索引擎合作,使其伪劣产品可被消费者搜索到。因此,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应完善平台机制,对各项指标要有严格规范,比如销量必须是消费者已付款且无退款行为才能算产品已销售,参与商品和商店评价的必须是已经购买该产品的消费者,由此杜绝人为“爆款”。同时,网络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伪热搜”,让真正高性价比的商品为消费者所知,给诚信的跨境电子商务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市场。

原文标题: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因与防范措施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

作者:杜勇 孙帆(西南大学)

引用本文:[1]杜勇,孙帆.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经营风险的诱因与防范措施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J].财务管理研究,2020(02):35-41.

全文阅读

编辑:晨晨 媒体合作:010-88379131

声明:本文所用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关注我们

财务管理研究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