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乾隆皇帝是一个诗人。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写诗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找一个时间,把朝廷里的文化人都请来开一个茶话会,以诗会友,以茶会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43年春节到来之际,乾隆皇帝果然召开了一次新春茶话会。时间是正月初二,地点是重华宫。

重华宫是故宫里的一座老建筑,始建于明朝。1727年,弘历(乾隆皇帝)结婚后,雍正皇帝将重华宫赐给他,让他搬进去住。正是在重华宫里,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后来又成为皇位继承人,当上了皇帝。所以,乾隆皇帝将重华宫视为肇祥之地。把新春茶话会放在重华宫,显示了乾隆皇帝的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次接受乾隆皇帝邀请参加重华宫新春茶话会的人,包括王公、内阁大学士、内廷翰林等,共计12人。到了1746年,邀请人数增加到18人,有唐太宗李世民“十八学士登瀛洲”的雅事。1766年,邀请人数再次增加到28人,这是因为乾隆皇帝将他们比喻为“周天二十八星宿”。

能接受乾隆皇帝邀请参加新春茶话会的人,不是王公亲贵,就是文化大儒。张廷玉、和珅、纪晓岚、刘墉等人,都曾经是新春茶话会的常客。天下读书人,无不梦寐以求,想参加这场顶级的文化盛宴。但是,由于人数限制,绝大多数读书人终生与这场文化盛宴无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举行新春茶话会时,乾隆皇帝独自一人,坐在重华宫正殿。在他的两旁,王公亲贵坐在西配殿,翰林大臣坐在东配殿。当王公大臣叩见皇帝后,就依次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乾隆皇帝便拿出御制诗,请王公大臣一边欣赏,一边品味茶果。旁边有懋勤殿太监为王公大臣准备纸笔墨砚“文房四宝”,方便他们挥毫创作诗句。

既然是新春茶话会,宴席上就只提供一只盛装各种满洲饽饽的点心果盒和一杯三清茶。这里要单独介绍一下三清茶。

什么叫三清茶呢?它是将当年收集的洁白积雪,加热融化后,蒸煮梅花、佛手、松子这一花两果而成。三清茶味道甘冽、优雅、是乾隆皇帝亲自发明的“私人饮料”。为了衬托三清茶的优雅,1746年乾隆皇帝还设计了一款三清茶杯,命令景德镇专门烧制。三清茶杯的内底描绘梅枝、苍松与佛手树的花纹,外壁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三清茶》诗,落款“乾隆丙寅小春御题”,另有“乾”“隆”圆方钤印各一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清茶》很长,摘录几句如下,请大家自行欣赏:“梅花色不妖,佛手香且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烹以折脚铛,沃之承筐雪。火候辩鱼蟹,鼎烟迭生灭……”

按照宫廷礼仪,在新春茶话会结束后,参会的王公大臣都可以将自己使用过的三清茶杯和果盒作为乾隆皇帝的赏赐,携带回家。对于王公大臣来说,这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誉。这意味着乾隆皇帝对自己政治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双重肯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新春茶话会。王公大臣欣赏完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后,便要根据御制诗的主题和意境作诗连句。1775年,乾隆皇帝的御制诗是《重华宫茶宴廷臣及内廷翰林等用天禄琳琅联句是日复成二律》:“甲子琳琅辑天禄,因之内殿皮昭仁。三旬阅岁编维旧,四库于今书荟新。”纪晓岚作诗道:“庚歌庆叶需云乐,煦育方逢木德仁。青鸟一声春信早,仙冀三叶岁华新。”

这些御制诗和王公大臣的作诗,大部分是对景物节令的赞颂,少部分是纪念一年中发生的大事。可以没有具体的事务,但必须高雅如兰、富丽堂皇,烘托出喜乐欢乐、盛世太平的氛围。

当王公大臣作完诗句后,乾隆皇帝会对这些诗句一一点评。在场之人,都是饱读诗书的文化大儒,写出这样的诗句易如反掌。因此乾隆皇帝基本上都会表示赞赏,赏赐礼物。一时之间,君臣同乐,皆大欢喜。

乾隆皇帝很喜欢召开这样的新春茶话会。甚至到了晚年,他还要求将新春茶话会形成制度,继续开办下去:“将来世世子孙即当遵为家法,新正撰吉于此,授简赓吟万年长。”只不过,这个活动只在嘉庆、道光年间进行了延续。到了咸丰时期,处于内忧外患的咸丰皇帝没有心情开新春茶话会,将它取消了。

此后,这一顶级文化盛宴不再恢复。人们只能通过博物馆里珍藏的三清茶杯,来回忆当年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