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个家长花了21万元给高三的儿子去培训机构补习数学,小孩考试得了59分,家长要求退还学费不成,于是报警。培训机构说退钱没门,你儿子原来成绩是20多分,现在考59分已经不错了。

这事被报到网上,这位家长被网友各种群嘲。

有人说,你儿子是啥水平你没有点数吗?

但他能有21万元拿来给孩子上培训班,你说气不气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观点是,如果这孩子学的是文科甚至是艺术、体育特长方面的,数学59分已经能踩着很多人考到很好的学校了。除非他还不自量力地学了理科。

我当年数学考得还不错,可惜现在混得还不如这位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要说的是,现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太焦虑了,真比当年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还烧钱。小区里面的餐饮、美发、超市之类的店铺都撑不久,逐渐都被培训班给取代了。这些培训机构适合从1岁到18岁的年龄,从学前早教,再到语数外和书画、音乐、舞蹈,乃至少儿编程,高中以下教育内容无所不包,每个住人的小区莫不如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为何我看到“少儿编程”这样的招牌或广告板我就既焦虑又惭愧。我大学毕业的时候都不敢说自己会编程,然而现在的小孩子都已经掌握python了?

有文化的家长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也成为半个老师,有财力的花大价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补习班,或者换房搬家,也有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离婚、复婚。最近有个电视剧就是演这么一些令人焦虑的事儿,吵吵闹闹的剧情看得我莫名糟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式的家长,就是太重视孩子的教育,生怕自家孩子输给了别人家孩子。经济条件好的,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条件不好的,也拼命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条件好的给孩子砸钱无可厚非,条件不好的家长又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输在教育条件不好,下一代怎么也不能再输。再怎么样都争取孩子比自己文化更高、过得更好。没学过钢琴、舞蹈的,也要给孩子去试试兴趣,生怕埋没了一个潜在的艺术家。慢慢地在教育焦虑之下,有的父母辞职在家专门带教,放弃了自己的事业和专业。(当然也有因为没有老人帮带小孩而被迫辞职在家带小孩的,这种情况就没有办法了。)

部分人某种程度上是把自己人生没有实现的理想,慢慢地转移到了下一代身上,有可能顺带着把焦虑的情绪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也许有人会举一些成功的例子,比如中国钢琴家郎朗、台球运动员丁俊晖的成长故事等等。但是郎朗也曾经因为压力而想要自杀,挺过来才成为了郎朗,要是挺不过来绝对没人知道。他们背后一定是成千上万没有成功的钢琴学员、小运动员,我们没有机会去认识,可能也不想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没有模板可以套。有专家认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未来社会的竞争也不如现在这么激烈,所以在教育问题上,家长可以适当地放低一些期望,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度。也就是说,做好接受自己孩子成绩平庸的准备

人生的三个阶段有三个难以接受的真相便是:

认识到自己的父母很普通;

认识到自己很普通;

认识到自己的孩子很普通

承认自己普通很难,但是也不能因为普通就放弃了追求。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会活一次), 每个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就该自己去实现想要的生活目标,不需要等到下一代,这就是YOLO精神。即使最后没有完成目标,至少努力过,你的人生不是像猪一样没有思想。所以每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在任何阶段都应该适当地有自己的追求。当然这些追求应该是正当的、积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是我的观点,并不是要教你如何做人,而是我想要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