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第四次分红大会,村集体分红8万元,村民共分红10万元,剩余62万元用于归还贷款、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和救助困残群众等。

据了解,二洞村依托循环产业园的2栋“1200”型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和2300余亩“大雅1号”柑橘种植园,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梓潼县自强镇二洞村集体经济组织召开第四次分红大会。

为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高效衔接,梓潼立足丘区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探索出“县委政府+国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金融”的新“1+5”模式。将原“政府+龙头企业、金融、合作社、农场主、贫困户”的“1+5”生态循环产业扶贫模式进一步做强做大做规范,变企业、农场主、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少数群体盈利为全民参与、全民共享,为壮大集体经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制度基础、产业基础。

梓潼县出台《梓潼县支持生猪产业健康发展的十六条措施》,明确新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必须建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益联结共享机制、健全风险防控体系、夯实种养结合绿色发展模式等16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1+5”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建立健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和“半月一报告”的联动工作机制,确保“1+5”模式持续释放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梓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管理优势、信用优势、项目优势,引入国有企业梓昌公司,进一步凝聚和发挥全县18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力量,强化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健全组织领导、法人治理、监督管理等5个机制,整合国有资本和集体“三资”,撬动金融部门资金和社会资本5600余万元,统一技术口径、优化管理模式,兜底建设运营全县“1200”和“1400”型生猪规模化养殖场78栋,有效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增强村集体经济抵御市场风险的“免疫力”。

同时,进一步明确村集体经济组织在生猪代养产业中占股比重,激发村集体在产业管理中的参与效能,鼓励自主发展配套经济作物,大幅提升创收增收的造血能力。以国有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3:4:3的收益分配机制为基础,逐步减少国有企业代持股数,不断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持股数。加大村集体土地流转支持力度,各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5头猪1亩地的比例,配套发展蜜柚、柑橘、榨菜等经济作物3万亩,处理消纳养殖场粪污,发展种养结合、绿色生态的循环农业。

建立农户私人入股分红、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和有偿劳动增收“三重收益”体系,拓宽农户增收渠道。梓潼县根据各村项目规模、人口和经济情况,按照200-1000元/股和1-30股/户的参考标准,因地制宜设置单价和持股限额,农户以户为单位投资入股,暂时无法入股的农户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代持,实现所有农户全覆盖。预计“1+5”模式中的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全面达产后,农户人均增收可达0.8万元,真正实现全民参与、全民共享。

持续做强做大梓潼品牌,引进泰国正大集团和四川福欣食品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链,提升“1+5”模式价值链。正大集团等企业免费提供仔猪、饲料,回收育肥猪,每年按标准支付代养费5000余万元,品牌化销售生猪和生产各类猪肉制品,年产值10亿元;福欣食品等企业定向收购集体经济组织配套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牌化生产销售“饭扫光”榨菜等产品,年产值1.5亿元;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龙头企业的技术参数和有关要求,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同频共振、互促共赢,切实强化市场竞争力。(王栋文)

来源: 新华网信息

本网编辑: 金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